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2/3页)
所以美军必须要展开正义的制裁等等。
各种各样的大话他说了不少。
为什么他要这么说?这就和麦克阿瑟明明从来不用玉米烟斗抽烟。
但是他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一定是蛤蟆镜配玉米烟斗的形象。
这是一种态度,按照后世更多人可以理解的话来说,这就叫人设。麦克阿瑟要树立自己军中硬汉,美国英雄的形象。
而麦卡锡则要树立自己反共先锋,最忠诚的美国人的人设形象。
但是任何一个在后世关注过娱乐圈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吃人设红利的明星在面对人设塌房时都将面临最惨烈的反噬。
红利吃的越多,反噬也就越厉害。这一点在娱乐圈适用,在政治界依旧适用。
麦克阿瑟的军人英雄的形象建立起来不容易。
但是朝鲜的惨败把他的人设被撕裂了,让他竞选总统的美梦化为泡影。
而在电视媒体上夸夸而谈,展现出自己反共先锋的麦卡锡也在被现实啪啪打脸。
因为炸的不是秘密兵工厂,而是美军战俘营。
这一下他就必须要把自己从前吃的红利吐出来了。
因为他又用了自己惯常的话术,说自己有千真万确的情报。但事实证明他就是在胡扯,他并没有。
中、朝、苏三国披露了被轰炸的所有细节。
这些细节可谓是把在电视上夸夸而谈的麦卡锡拉出来反复打脸,打完左边打右边,打完上边打下边。
民众不得不怀疑麦卡锡所谓的千真万确的消息渠道的正确性了。
而猜疑链一旦开始,那么就只会不断的扩大。
越来越多关于麦卡锡的谎言被抖露了出来,以及他私下里糟糕透顶的私人品德等等问题都被爆了出来。
为什么会被爆出来?自然是有人在授意。因为美国人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来发泄这些误炸战俘营的事件,必须要有人来顶雷。
谁来顶?麦卡锡。杜鲁门已经厌倦了麦卡锡的喋喋不休,以及对自己的毫不客气,同时他那贪得无厌的权力欲望。
杜鲁门觉得是时候放弃麦卡锡了。有的时候处理一件事,并不是一定需要某人为这件事背负责任。
就像是这次误炸事件,最需要背负责任的人是谁?是海航的司令官,是海航的参谋长,是五角大楼作战会议室里的将军和参谋们。
是他们一直认为,那个地方是秘密兵工厂。
而有此推断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傻乎乎的按照国际公约公布战俘营的位置】。
仅此而已,没有其他理由。
而这个理由是可以公开给民众们说的吗?
明显不行。所以他们处理了飞行员,但是民众们的怒火还是没有完全消退。
于是白宫想到了一个好用且常用的办法,那就是“转移民众视线”。“民众总是愚蠢而又短视的,他们既不愿意好好听,也不愿意好好看。现在战俘营事件波澜很大,没关系。我们只要制造一个波澜更大新闻把战俘营事件盖过去就好了。”
“转移民众视线,他们自然就会忘记这件事。人的注意力有限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段,把那群战俘的问题解决掉。”
杜鲁门的幕僚们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杜鲁门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让他们去执行。
这次的行为也得到了FBI的大力支持。
因为胡佛也不想别人联想到情报失误的问题,然后莫名其妙的想到他。
所以,找个人来背锅吧!麦卡锡刚好合适,就他吧。
于是铺天盖地的对麦卡锡不利的舆论被倾倒了出来。
在美国,只要胡佛想要整一个人。
不管这个人是总统、富商还是平民百姓,胡佛都有的是办法。
麦卡锡一夜之间从美国的反共英雄立刻变成了舆论媒体中的牛皮大王。
形式转换只在一夜之间。麦卡锡注定要完蛋了。
但是美国反共的形式并不会因为麦卡锡的退下而结束,资本需要一个代言人,但是这个代言人是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人能不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子。
麦卡锡的落幕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众议院和精英阶级们需要一个能替代麦卡锡的角色。
一个锋利的刀子。而在一个酒会上,来自德州的议员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嘴:“我们德州有一个很厉害的家伙。他把德州的战俘仅仅只花了三天就全部搞定了。足足十一个人啊!现在全都签署了协议,并且录下了口供。”
“必要的时候,他们会跳出来揭开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丑恶嘴脸。”德州议员的话引起了众议院其他议员的关注。
不断有人向他打听这人是谁,还有人问能不能把这样厉害的人物借调一下,解决一下自己州内那些不老实的战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