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第2/2页)

“看着吧,海明威。历史会告诉我们,谁才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正确的那个选择。是西方,还是东方。”

而实际上营养课间餐的推广也离不开破晓基地。

因为破晓基地提供的各种技术开始为新中国开始赚钱了。

这一次不是依赖贷款来组建我国的重工业,而是以贸易和技术置换的方式来兴建新中国。

所以国家在资金的运用上也变得更加灵活。

不再向另一个时空中那样,贷款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要花到苏联指定的方向上。

尤其是维生素片已经开始在苏联以及东欧开始发售,更是为新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

目前除了用技术包直接从苏联人手上换来的生产线外,最赚钱的就是保健品最赚钱了。

从香港辉瑞出货的蓝色小药丸,以及从苏联出货的维生素都成为了拳头产品。

这两种保健品的销量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好。

卢布和美元外汇开始如潮水涌来,虽然面对整个新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建设体量来说,似乎还有点不够。

但是却已经足够让国家在某些方面能稍微松脱一点了。

比如说疫苗接种,儿童健康,义务教育等涉及国家未来的方向,国家必须要舍得投钱也必须要投钱。

仅仅是从一个三边牧场的探访,就折射出了这个国家的宏伟蓝图。海明威有些被蛰伏了。

他在牧场这边又生活了好多天,期间看了一场乡间的露天电影。通过各种文化产品赚钱后,李锐推行的乡村喇叭工程和电影下乡工程也开始推动了。

目前电影去村里放还有点难,因为不是每个村都有电。但是下到乡镇还是可以的。

喇叭工程也是如此,村喇叭优先通有电的村庄,其次是通距离乡镇较近可以直接拉电线过去的村庄。

更远的,则需要配合国家工程一起搞。

李锐也有想过学习后世的集村并宅和吊庄移民。

但在调查后发现在这个年代这项工程根本搞不起来。

因为一旦转移村庄,那就需要为村民们安置新的农田土地。

将外村的人合并到一个村子里去,本村的和外村的都不乐意。

本村会觉得村里的土地被外人抢走了,外村人会觉得自己在家乡的土地都是熟田,来这里要种生田,自己亏大了!

仅仅是这样的矛盾都要弄出人命来。

要是说把几个村子转移到一片陌生土地,那大家伙就更不乐意了。自家田地弄得好好地,为什么要走?房子咋办?

是不是你们给重新修建?!

而且转移村民后的安置工作需要的费用也是天文数字。

集村并寨是一个在这个年代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根本推行不下去的政策。

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集村并寨就是空中楼阁的泡影。想要推动这项工程,李锐估计最少要十年二十年后,国家有了经济底子后才可以实现。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农民从土地上松绑,让他们能成为工人,对土地的依赖性不再那么强。

这样这个政策遭遇的抵抗才会小。

到时候国家要有足够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岗位来接收这批从土地上松绑的农民才行。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海明威在三边牧场的生活过得还是很愉快的。

尤其是看了中国电影《姐姐妹妹站起来》后。虽然他听不懂中文台词,但是有人给他翻译,他知道了电影的含义。

他对这种扫除妓院,解放妇女的运动举双手赞成。

就在海明威想着自己是不是顺便去妇女教养所采风时,一件突入意外的事件发生了。

美国人的飞机轰炸了鸭绿江边的美军战俘营,造成了五十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海明威拿到报纸的时候气的手都在发抖。

“这群疯子!为什么连美国自己人都要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