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健康与财税问题与汉城陷落(第3/4页)

【最后,我会好好考虑你的健康提议。如果你都能戒烟的话,我或许可以尝试小小的克制一下……】

斯大林给毛主席回复的电报也很快的传回了北京。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也只能点点头,只希望斯大林同志真的能戒烟限酒,多活几年来改变苏联政局吧……

不过两手准备都要做,斯大林同志如果没有和另一个时空一样突然去世,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如果他去世了,那就要做好后斯大林时代的准备了。赫鲁晓夫最好别搞大玉米政策了,同时也最好能把李森科这种学阀除掉。

还有最好别搞大翻案……一个不能和美国掰手腕的苏联,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毫无益处。

毛主席想一想就觉得有些头疼。国内要处理的问题也是一大堆,张子善和刘青山的贪污案引出了一大批的人。

三反五反比另一个时空中提早了两年到来。

这当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仅仅是华北地区,查出来有问题的大小官员都多达百人。

这才刚建国啊,就有人开始想着坐江山了。当真是【老子打了半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种思想在干部队伍中开始泛滥,很多人脑子里的封建主义思想开始萌芽。

不少人觉得天下安定了,就要娶漂亮媳妇生大胖小子,住豪宅吃牛排了。

这种思想的泛滥触目惊心,中央巡查组和纪检委的组建和常态化巡查已经势在必行了。

而且趁着现在地方势力还没有做大,毛主席已经和陈云等中央负责财经的官员们通了气。

大家要一致推动《财税改革方案》。在另一个时空中,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一开始给地方很大的自主权,地方财税自己截流七成,三成上缴中央。

这个问题很严重,严重到了地方势力几乎形同割据。中央下来调查,那火龙烧仓,阴兵借道等各种操作层出不穷。

而之所以会出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央对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经验严重不足。

在苏区可以搞经济三七开。给苏区地方七成,给他们放权,让他们盘活经济。

因为苏区地盘小,经济盘子更小。苏区才多大啊,有时候地方也就是管着一个县或者两个县的地方罢了。

不给他们放权,他们连工作都不好展开。而解放军速胜国民党,四年时间便秋风扫落叶一般扫除了过当军队,统一了中国。

这种速胜有好有坏,好处是减少了对国家的破坏。坏处是统一太快了,干部的培养完全跟不上。

中央,包括毛主席自己都没做好管理这么大国家的准备。

把苏区那一套搬到全中国来用是不行的。

毛主席是人不是神,他之前并没有彻底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是李锐的资料才让他猛然意识到,地方权力过大到中央都无法钳制的地步会有多可怕。

简单一个例子,在另一个时空搞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时,中央和地方财税比已经到了夸张的二八开。

八成在地方,二成在中央。中央几乎拿地方一点办法都没有。所有中央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经济形势。

实际上就是地方食利阶级对中央政策的抵抗。

而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公司化几乎是一种难以违逆的大势。

还是以大炼钢铁为例,因为地方财税和中央财税在财政权力的分配不平衡,导致了错误明明是地方犯下的,但是骂名却必须要中央来背。

而且还必须是脑袋最大的那个人来背。

明明在那个时候,他的权力已经出不了北平了。毛主席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即便是他经过大风大浪,有的时候都忍不住冷汗涔涔。

所以在地方势力彻底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之前,中央与地方的财税改革必须要开始了。

矿山、能源、水利、军工等等大型国家工程与民生工程必须要以中央企业为主导,要牢牢抓在中央手中。

企业税收交给地方政府,这笔税收最终需要与中央五五开。而企业的利润则需要全部流入中央。

地方国企利润配属需要经过地方调研,从中央地方三七开到六四开不等。

民生工程建设以全国一盘棋为主。

不在以地方小势力各自零敲碎打各自为政为主。

地方财税必须与中央五五开……等等等。这其中林林总总要实行的条例有几十条,细则写出来有几百页。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中央必须要有钳制地方的手段。

整个财税改革是李锐草拟的草案(前文有提过)。但是毛主席已经要让他在1951年只管好自己手上一滩事,不要插手其他政治,多看多问少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