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团和气(第2/3页)

中国的象形文字书写不便,所以中国一直在搞简体字。从宋就开始大量创造简体字了。

李锐提出来的简体字方案是根据后世简体字的方案来弄得,不过其中一部分文字没有做简化。

因为有一部分文字简化后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意义。

这一份简体字方案很早就下发了下去,在场众人都是应该看过的。汉语拼音的方案,他们也是看过的。

但是听到李锐的话,下面很多人眼观鼻,鼻观心,一眼不发。第一个打破沉默的还是老舍。

老舍这人性格挺执拗的,不过写作的文章却非常朴实接地气。不说他从前创作的作品,单说建国后他写的《龙须沟》就是非常好的作品。

视角都是在北平的老百姓,反应的都是人民生活的变迁,是具有社会参考价值的好作品。

“我个人是支持新华字典的。”老舍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现在全国都有扫盲班,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

“我认识的一些车夫和脚夫,他们知道有免费的识字班,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去。第一是干活一天活太累了没心气去学习,第二是他们学不学字都不影响他们干活赚钱。所以他们没太大的认字需求。”

“不过李部长搞得《朝闻》和《漫画新世代》激起了这部分人的一些学习热情。我去他们住的地方采风,很多人来问我那些字怎么读。”

“我觉得《新华字典》要搞,要教他们怎么查字典。让他们有学习热情的时候可以自己学。哪怕是三分钟热度,学习了几百个字就又放下了。那也比一个字都不认识要强。”

老舍的发言引得叶圣陶和郭沫若等人连连点头。

对于《新华字典》这种工具书的发行,他们都是举双手支持的。而且希望能获得国家补贴,把新华字典的价格压下来。

这一点李锐也是同意的。

“新华字典这方面我会和相关财政方面的人去谈。以成本价发售,基层地区以赠送的方式送下去。”

李锐继续道:“那关于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各位怎么看?”

还是老舍先开口:“简体字和汉语拼音的推广,我个人是没什么意见。我觉得挺好的。不过汉语拼音是不是要缓一缓?现在注音拼音用的人还是挺多的。”

茅盾也说道:“我觉得汉语拼音没必要吧,注音拼音用了这么久了。临时改,不是很合适。成本会很高,大家都要重新适应。”

郭沫若则说道:“但是注音拼音确实是认字成本会更高啊。”

整个会议上有一些争论,但是争论的声音很少。

就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大多数委员们被点名发言后,都是表示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挺好的,应该推广。

有人表示要全力支持。有人表示,虽然有困难,但是也确实值得做。等等,等等。

这场会议开得李锐莫名其妙,看上去好像什么都通过的,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通过。

自己莫名其妙的有一肚子火,但是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发火。

再回去的路上李锐越想越不对劲,最后他叫住司机:“去毛主席那儿。”毛主席之前说了,这一年让李锐只要经营好自己的那一片东西。

不要去插手其他政治,所有的事情都好好看好好理解。多看书多学习。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来问自己。而现在李锐就碰到了不懂的地方。毛主席的工作是很忙的,李锐需要等待。

不过在等的时候,负责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秘书对他说道:“李主任,你来的话就带毛主席去散散心吧。”

“嗯?”

“毛主席最近几个月,除了那天和你去故宫闲逛了一个小时外,他几乎是没有任何休闲的时间。

不是工作就是看书,一看就到半夜。每天几乎都是泡在办公室,我感觉要是这么下去,毛主席这根弦也会绷断的。”

“周总理也来劝过,没用。人也要劳逸结合才行啊。”李锐沉默不语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明白了。”等待毛主席的时间挺长的,李锐干脆拿出自己的书看了起来。

这一看也忘记了时间,一直到李锐脖子都看酸了,他才抬起头来伸个懒腰。

这时他才发现毛主席不知何时出现在自己对面,正在办公桌上伏案工作。

李锐这一动静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笑着说道:“我们的李大主任学习完了?我这里是比图书馆好是吧?”

“毛主席你什么时候来的?”李锐这懒腰伸了一半,收回来太难受了,他干脆伸展完。

“一个多小时咯,我看你读书入神了,我就没让人叫醒你。怎么样,看完书伸懒腰是不是这世上最舒服的事情?”毛主席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