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再看一会儿吧(第2/3页)

都是老顾客了,还是北大的学生,不可能拿书跑路。

张学长书籍到手后就开始不断地翻找:“我来看看我们于大才子的小说在那呢。这不是,这也不是,这……怎么没有啊!”

张学长翻完了整本杂志,他恼怒到:“那个主编就是骗人啊!说好了这一期刊登的。”

而于敏则指着大车上的另一摞杂志说道:“张学长,在那。”

“哪儿?”“那儿。”于敏手指的方向,一套全新的杂志摆放在大车上。

和显得朴素的《朝闻》杂志不同。这本杂志一看就完全不一样。

因为它采用了在这个年代几乎难得一见的全彩封面印刷。

十六开的大小配上全彩印刷,仅仅是看一眼就让人感觉到它的昂贵。

而仅仅是看了一眼,于敏的眼睛就挪不开了。

他嘴里咕哝着:“东海发动机。”

“什么?”张学长没有注意到。

他走过去准备拿起那本杂志:“我X!全彩的!这是什么纸张啊?!怎么印刷出这么漂亮的彩页啊!”

他刚想去拿这本杂志就被黄老板伸手阻止了:“这本杂志要先买才能看。”

“都老顾客了,你也太小气了,害怕我给你弄坏了?”虽然这么说,但是张学长还是掏钱了。

他拿起这本杂志仔细端详。全彩的封面和封底,展开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浩荡的东海上,一台宏伟的巨型机器竖立期间。隔绝了海啸与台风,人在这庞然巨物前如蚂蚁一般渺小。

巨大的机器,雄伟的钢铁,磅礴的大海。一根根天线直插天际,万吨巨轮都在它面前显得细小。

这幅封面画,是刘小新仿照范文男的《中国2098》创作的。但是又吸收了七十年代的水粉画家刘之光的创作,然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画风。

画面巨大而又有冲击力,巨大的机械,密密麻麻工作的人。远处的大海,最近处还有一个工人的剪影。

仅仅是看一眼,张学长的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他和于敏两人盯着这幅画看了足足三分钟,然后才移开眼睛。

看见了这本杂志印刷在封面上的杂志名。

《漫画新世代?创刊号》。封面故事《二十一世纪》,故事:于敏,漫画:刘小新。

“于敏!你的故事居然单独给你配了一副这么漂亮的画!”张学长很兴奋。

而于敏则呐呐的说着:“怎么配啊,我的故事怎么配啊……”

“快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张学长迫不及待的打开杂志。

“咦?”打开杂志后两人才发现,这杂志里居然全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不过里面的画面就不像封面那样是全彩的了,而是黑白的。这样两人才觉得正常,要是一本杂志都是全彩,那要多贵啊!

之前两人还以为这还是文字杂志,只是封面比较好看呢。

“这是画报?”“不是吧,画报是这样的吗?”建国初期就有连环画了,但是连环画也好,画报也好。

其实和漫画还是有区别的。连环画和画报是靠文字驱动故事,而漫画是靠画面驱动。

尤其是画报,画报大多是单幅作品或者几幅作品形成的简单小故事。

比如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有宣传画报。

这个时代大家是看过画报和连环画的。

但是吸收模仿后世成熟的商业漫画?这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一种降维打击。

翻开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于敏的小说改编的漫画。

开篇第一眼就把两人吸引住了。

一名身穿中山装的少年行走在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之中,他坚毅的面容是充满着困惑和不解。

不需要文字,仅仅看一眼他的表情就能知道他现在的状态。

他茫然,他回顾,他看见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高耸入云的大楼,天空中半悬浮的飞车。

架设在高楼之间的城市轨道。穿着新潮未来服饰的未来人。不需要文字,也没有文字。

前三页一个字都没有,全是分镜和绘画。

主角骤然见到千米高楼时的震撼表情的特写,穿梭于半空之中的地效飞车的机械细节。

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五角星。每一页都有许多细节,不需要文字,只需要图片,于敏和张学长两人就能从中获得许多信息。

“这……这就是地效飞行器吧!画的真好,这里是引擎工作的地方对吧。”

“这个主角看着这个大黑板为什么发呆啊?”

“哦哦哦!原来这个不是黑板!这个是巨大的屏幕啊!”“这就是全自动农业喷药机吗?”

“哇!连成片的麦浪和高耸的农业大楼!”即便于敏和张学长两人都是北大的学生,在这个年代属于中国最有知识也是最有见识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