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支书难当(第2/3页)

最后彭学武做出了相应的处罚,等明年开春,葛蛋帮老张家干活抵债。

这事算是勉强解决了,但是葛蛋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连基本的把土地搞起来的钱都没有。

这年头农村也穷,谁也帮不了葛蛋。再加上葛蛋平时在村里人缘也一般。

更没有人愿意撇家帮他了。彭学武挠挠头,也不能让葛蛋饿死吧。这些都是伤脑筋的事情。

而在村子里还有一些更烦心的事情,那就是彭学武是要给村子里的人识字扫盲的。

他本来想要按照自己在部队里的办法,念新闻讲政策教识字。但是收效甚微,地里刨食的农民对这些完全没有兴趣。

实际上在这个年头的新中国,解放军已经算是非常有见识的一个群体了。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既不想学也懒得学。按照他们的想法,反正一辈子都是种地,孩子也是种地。

种地的要识字干嘛?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好了。

所以村里除了几十个孩子来跟他识字外,其他的大老爷们都懒得学。彭学武本来觉得念新闻会吸引人,结果这群村民对新闻也不感兴趣。

准确来说这群还把自己生活在十七世纪的村民们,对超过自身二十公里外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

这不仅仅是彭学武遇到的麻烦,这也是全中国许许多多乡村同样面对的麻烦。

无数的村长和村支书遇到了与彭学武一样的困难。

所以一月份彭学武进县城和县长县委书记汇报工作的时候提了这些事。

“要不然县长、书记,你们还是把我这村支书撤了吧。这支书真的太不好当了,我情愿就安稳种地。”

汇报完工作后彭学武忍不住说道。

县长和县委书记对视一眼,县委书记摇摇头道:“彭学武啊,我们县一共一百三十二个村子。你彭家村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小的。一个村子男女老少四百多号人交到你手里,你这就撂挑子不干了?”

“你身为党员的自觉性在哪里?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吗?”县委书记盯着彭学武。

“我知道你难,彭家村是我们县里最困难的一个村。从前民国时,每年都饿死人。你去年上任,村里饿死人了吗?”

提到这个问题,彭学武就神气了:“没有!全村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有人因为今年的大雪冻死!1950年全年,只有一个倒霉蛋自己从山下摔下来摔死的意外。其他都是老人到了年纪了。”

县委书记也笑了:“那证明你工作干的还不错。其实你的困难和我的困难是一样的。”

书记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我们县是安徽最穷的县。你们彭家村是我们县里最穷的村。”

“今年毛主席发表元旦讲话,穷不代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国家已经和苏联人签订了很多外贸订单了,我们的科学家用技术为我们换回来很多外汇和生产线。我们国家要搞工业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搞起来。”

“我们的农民很穷很穷,很多人连裤子都穿不起。彭学武,你是党员,你能在这个时候退缩吗?当年打鬼子打伪军的劲头呢?”

县委书记说的话让彭学武鼓起了劲,但是他转头又泄气了:“书记,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我这人笨啊,您能不能给我支招啊。就葛蛋这种人我村子里好几个。”

“你说他们坏,他们也是被逼的。乡里乡亲的,我也不能真看他们饿死啊!”

彭学武说着说着就拐弯说道:“要不然县里有没有进厂工作的名额……”

“打住。”县委书记半笑半怒的看着彭学武:“葛蛋这种人连字都不认识,进工厂能干嘛?叫他切一根十厘米长的钢管怕是都能搞错了。

彭学武,我实话和你说。县里几个工厂开了年就要扩招。但是最低标准也是要识字超过五百个。字都不认识,怎么搞生产?”

“你也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书籍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杂志交给彭学武:“好好看看这个,里面兴许有能帮你的东西。”彭学武回村的时候是顺脚搭了个老乡的牛车,让人捎带自己一段。

坐在牛车上彭学武看着这本名叫《朝闻》的杂志发愣,这杂志自己没见过啊。

上面写着“创刊号”,新出的?彭学武坐在牛车上看起了杂志,这一看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里面的故事太引人入胜了。

而那些故事中有一篇故事看完后彭学武只拍大腿!

“好主意!好主意啊!”这个故事便是一个农村的村长面对这和彭学武一样的困境。

但是他却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解决了村中这种矛盾。

而这个故事中村长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村民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