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销量(第2/4页)

感觉这两人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了。

而这场安东空战的战果很快通过无线电报传到了北平,并且第一时间到了毛主席手上。

毛主席回复了一份电报,内容短促有力:打得好!中央领导班子紧急开了一个碰头会,然后做出了决定。

立刻对全中国电报美军轰炸我安东市的讯息,并且将战报同传全国。

同时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发行号外,以免费形式发放到每一个乡镇。

保证足够多的人知道事件的经过。

毛主席花了半个小时写了一篇痛骂美国人的文章一并交给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一起发到号外上。

与此同时,外交人员直接找到了苏联方面的大使,表示希望苏联的真理报在内的几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报纸对这次事件进行报道。

毛主席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宣传和舆论阵地的重要性,在李锐出现并且带来了各种后世的资讯后,他们更是再次强化了对舆论重要性的认识。

所以这一次中国比美国要走的更前面。

这场碰头会开的很快,仅仅只花了二十分钟就把所有的决议下达了。

然后便是一场通传全国的新闻报道。

各地的电台、报纸等媒体第一时间拿到了报道。

就在中央碰头会结束后的十分钟内,北平的广播电台中断了原本正常播放的《曲苑杂坛》节目,原本在每天晚上才会出现专门播报新闻大事的严肃男声响起。

“1950年12月30日,美军飞机悍然飞过鸭绿江,对我国安东市实行轰炸。造成三十五名人员死亡,另有三十人受伤……”

而在广东,在蛇口设立的专门针对香港的大功率电台也停止了每日在这个时段播放的《金曲》栏目。

原本正在播放的《大号叫中华》被强行中断,很多正在收听节目的香港人市民在骂骂咧咧。

因为广东的这个电台已经成为香港华人重要的娱乐项目了,可以说但凡有收音机的家庭,都会选择收听这个电台。

因为这个电台播放的节目是真的好听。

之前播放的广播剧《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就引起了收听狂潮。据说第二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正在加紧制作中。

电台的催更信件都快爆了,因为故事写的是广东本土的英雄。又融入了抗击日军(刘毛岸英黑旗军台湾抗日)抗击英军,硝烟和猪仔(贩卖人口去美国)等各种真实发生在广东大地上的故事。

所以引起了很多广东人的追捧。

这部粤语故事广播剧在广东受欢迎的程度,相当于《霍元甲》在华北受欢迎的程度。

而随着故事一起热起来的还有各种广播剧里的歌曲。

其中《男儿当自强》已经在几乎整个南方地区流行了起来。

而《大号叫中华》、《万里长城永不到》这类朗朗上口的歌曲更是在香港的各处码头伴随着工人和底层劳动者们到处传唱着。

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也不懂音乐。

但是这种朗朗上口的粤语歌却让他们感觉好听,会学着唱。而越唱,越多的人感觉愤怒。

一种莫名的气氛在香港微妙的发酵着。

香港的码头工人阿星和工友们趁着午休的时间在码头边上的碟头饭(盖浇饭)店吃碟头饭,同时蹭听店老板的收音机。《金曲》节目正在播放《大号叫中华》这是《黄飞鸿》广播剧结束后接替《黄飞鸿》的广播剧《霍元甲》的片尾曲。

阿星和工人兄弟们一边吃着碟头饭,一边忍不住说道:“你们说霍元甲厉害还是黄飞鸿厉害?”

这种话题就像是后世年轻人会讨论:到底是张良萧何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一样。

是吕布猛一点呢,还是楚霸王强一点。这种讨论没有意义,但是大家都乐此不疲。

这算是这群码头工人为数不多的乐趣吧。

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是黄飞鸿啦,他有佛山无影脚啊!”

“屁,霍元甲的迷踪拳就不厉害了吗?”

“无影脚和迷踪拳再厉害,我觉得也没洋人的火枪厉害。”瞧,明明没有任何意义,但大家讨论的就是很开心。

不过说着说着,阿星忍不住放下碟头饭低声怒骂道:“可惜我们这里没有黄飞鸿和霍元甲,妈的,码头搬运的费用要被洋人扒一层皮,还要被坤哥(三合会组织成员)扒一层皮。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是啊,洋人天天耀武扬威,警察也各个都是坏水,坤哥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妈的,这香港真的混不下去了。听着这广州电台的新闻,我真是恨不得游过蛇口回内地去。”

“省省吧,你以为水警是吃干饭的?你敢游过去他们就敢打死你。”“什么时候解放军打过来就好。”阿星闷闷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