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一样了(第2/3页)

而现阶段更多的清廉官员则带头叫好。

而人民群众更却是一片叫好声。不过对于中国内部的政治运动,苏联人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不想讨论。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说到底他们毕竟不是中国人。

一名支援五金生产技术的技术员点点头:“对,确实明显的感觉到中国的进步。最开始北平钢铁厂生产的钢件质量堪忧。不过他们好像是技术改进了,最近生产的钢件质量越来越好了。”

“我也有这种感觉。中国似乎又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他们从世界各地将那些优秀的华人科学家都召回了。”

一名火车方面的苏联专家忍不住说道。

“从美国、从英国、从其他发达国家。他们劝说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回国。我猜是这些回国的华人科学家让中国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

说道这里,这群苏联人忍不住看向他们手中握着的饮料,没错都是来自于山海关饮料厂。

“至少每一次喝到这种饮料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是身处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农业国家。”

一个苏联的矿产专家忍不住说道:“自从有了这种饮料后,我就觉得去野外勘矿没那么难受了。”

“不止,你们听。”有一名苏联女士竖起耳朵。

刚刚唱片机唱完了一盘苏联民歌,现在有人换上了一盘中国歌曲的唱盘。

先是宛转悠扬的笛子,在是慷慨激昂极富韵律的鼓点。随后笛子与鼓点合二为一,婉约却又极富力量的音乐响起。

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开始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随后一个大气的男音开口演唱。(50年翻唱版)【来自翻过五千里的浪,还是待重建的城墙。所有历史褪色后的黄,聚成夕阳染在我身上。】

【来自流过五千岁的汗,还是传说中的盛唐。所有淘在江湖里的黄,只等我来给它名状。】

【黄种人,来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黄种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样。】

【越动荡,越勇敢,世界变更要让我闯。一身坦荡荡,黄天在上,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

昂扬向上的曲调,和大气的男音将这首歌推向高潮。很多人忍不住,在那抖腿或者是跟着打节拍或者是扭动身体。

很多苏联人不懂中文,他们听不懂里面歌词的意思。

但是他们从音乐的旋律能感受到到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

其中大量中国乐器的使用,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欧洲音乐的新潮音乐。

它不像民歌,也不像摇滚,很难形容它像什么,只能说它是一种通俗流行乐。

大家只能将其归于中国式的新流行音乐。

因为这首歌真的很流行,不过才一个月前在广播电台里发布,随后就以火一般的速度传遍全国。

尤其是破晓基地里,还用大决战系列的电影镜头剪辑成了这首歌的MV。

镜头语言与凌厉的剪辑加上积极向上的歌词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意气风发。

这个五分钟的MV成为了现在很多电影播放前的垫场小片。

但是这个小片却成了很多观众要求的返场。

尤其是在大学、中学以及年轻工人比较多工厂,他们的呼声最大。电影返场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又不是说相声。

这名苏联女同志是在大学里教俄语的。

她的中文很好,能熟练的和中国人交流。

所以她能听懂歌词的意思,当她静静聆听完这首歌后忍不住感叹道:“这真的是一首积极向上,且意气风发的歌曲啊。如今我走在校园里,可以听见无数的学生们高唱着这首《黄种人》。就连我也很喜欢这首歌。”

同时这名女老师给自己的同伴们解释了这首歌歌词里的含义。

不少苏联人都忍不住扬起眉毛,发出“哇哦”的声音。

“新中国似乎在爆发某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股力量似乎还未完全爆发出来。似乎仅仅还是冰山一角似的。我从我的那些学生眼中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那团火。”

女老师双手托腮遥望着窗外只有星星点点亮光的北平城。

“我记得那个夜晚,学校停电了。外面电闪雷鸣,巨大的雷电划破夜空,轰鸣声吓的好几名女生抱成一团,还有人被吓哭了。”

“有人在黑暗中唱起了这首《黄种人》,然后一个,两个,三个,不断地有人附和。最后变成大合唱。歌声响过了雷鸣,唱完《黄种人》,他们又接着唱《男儿当自强》……”

“有人取来了蜡烛,没有人因为停电而离开,而不学习。他们在烛光下学习……”

女老师摇摇头:“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爆发出让全世界为之侧目的力量。从前中国的弱小可欺,说到底我认为是统治者的问题。这个民族有着难以形容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