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滚雪球(第2/3页)
“日本现阶段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在城市里。日本在二战时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咯。大量被工厂主剥削的产业工人和无业工人才是他们需要团结的主要对象。”
“日本的战略要以城市为主,以农村为辅。是刚好和中国相反的。”
“野坂参三和重信末夫的信里都提到,日本产业工人除了遭受工厂的压榨外,同时受伤的风险是很高的。
整天在工厂里和铁块块打交道,磕着碰着也是难免的。但是工人大多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西药。”
“他们希望我们能援助一部分药物过去,方便他们开展对工人阶级的救助和游说。发展更多的工人阶级兄弟。”
周总理听罢连连点头:“好,这个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张为申在上海已经把青霉素工厂搞起来了。上海那边王康年那些假药商人也差不多可以收线了。”
“棉籽饼粉生产青霉素的成本很低。我们完全可以援助日本的同志一批。张为申在破晓基地技术支持下,开始搞土霉素、链霉素等其他抗生素药物的研制了。估计不用多久也能出成果。”
“这些抗生素药物能治疗大多数的疾病。刚好可以给日本的同志送过去,让他们用上我们的药品,对他们对我们都是一件好事啊。”
毛主席也点头:“是啊。还有,破晓基地那边李锐组建的那个化学和生物学小组,已经成功提取出维生素C了。据说已经在改进生产工艺,以满足我们现阶段国力能大量生产的需求。”
“维生素是个好东西,人体不能缺这个啊。最关键是成本极低。他们现在还在提取其他的维生素,争取搞出复合维生素。并且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到时候以极低的价格生产出来。可以让普通老百姓也吃得起。”毛主席说道这里有些激动。
现如今的中国人,身体素质真的不怎么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营养不良,不光缺主食,也缺副食。
别看北平钢铁厂的大工匠张祥养着五个孩子,一个月还能买一次鸡吃。
但是他这样的大工匠全北平才多少啊。
全中国也有多少啊。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苦哈哈的。
而且现在很多地区都有吃腌菜的习惯。
因为腌菜好保存,又咸又下饭。而且民间无物不腌。以江西景德镇为例,腌橘子皮、柚子皮、西瓜皮都是常见的腌菜。
因为江西多产柑橘也产西瓜,老百姓为了让这些果子的皮也可以吃,真的是绞尽脑汁了。
常吃腌菜造成的后果就是民众大量缺乏维生素。
各种奇奇怪怪的病都来了。
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骨骼长得不好,缺乏维生素B1会得脚气病之类的。
“复合维生素搞出来,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毛主席说道。
周总理也跟着附和说道:“那我们可以在满足自用的同时,提供一些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药物一起运去日本,帮助日本同志的工作。”
“嗯,我看可以。不光可以给日本,还可以出口。苏联和很多东欧高纬度国家应该都需要。”毛主席如此说着。
“周总理,还有一件事。你看,这是李锐他们拟的一份请求苏联援助的清单。”
周总理拿过名单来看了看:“小李同志是怎么说的?”
“他和基地内的专家们一起研究我们需要什么。实际上我们国家很难走苏联大农场的路子。
除了华北和东北平原外,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都是丘陵为主。对拖拉机的需求有限。”
“而且拖拉机价格昂贵,许多小自然村即便是集全村之力也买不起一台。以农村剩余来城里交换工业产品,解决城里工业产品出路以及利用工业产品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破晓基地交上来的提案是,我们学不来苏联搞大农场模式,那就不要搞太多拖拉机厂和相关配套的厂,造成产业过剩。”
“拖拉机厂需要,但是要控制数量。增加化工厂的比例,依托油田展开大化工业。破晓基地里掌握了大量化工资料,包括化纤面料的生产工艺。”
“铺设大量的机械厂,购买足够多的车铣刨磨机床,让中国有自己的机加工能力。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机器。以破晓基地作为技术后盾,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到时以化工厂和机械厂为核心,打造我国的纺织产业。以重工业为核心,以轻工业解决就业岗位。
解决我国民众的穿衣问题。之后再以破晓基地的技术为后盾,开发更新的纺织工艺。生产这个世界最时髦的衣服鞋袜。打造我们中国的品牌,卖到社会主义阵营去。”
毛主席从桌上抽出一个文件递给周总理:“这是李锐自己写的一个方案。包括从无到有建立一个世界性品牌的思路。还有宣传和销售的思路。中国除了要成为一个重工业大国强国,也要成为一个纺织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