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第3/3页)
第一车间相应配套的供给科、后勤科现在都是在临时房里办公。
但是第一车间已经开始试车,在试车成功后就准备开始生产了。之所以这么急,说到底还是因为时间不等人呐!
新中国的建设要争分夺秒。
现如今电子管是所有电器最基本的元器件。
没有电子管你就搞不出来收音机、电报机、雷达等等。
至于李锐为什么不直接丢出集成电路的生产模块?
第一是现在网咖的资金搞不起生产集成电路的设备。
第二是就算是有生产集成电路的设备,那些配套集成电路的设备工厂怎么解决?
人才怎么解决,怎么应用,还有保密问题等等。
所以电子管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时代。
而之所以要这么快的搞起电子管厂。
除了满足新中国需要的各种电器之外。
最重要的是,李锐等人在规划继可乐出口创汇之后的另一个财源。
那就是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对现在有网咖的新中国来说不算是必须的,但是对苏联却是极其需要的。
众所周知,苏联在计算机的研究上总是慢美国一步的。
苏联大规模成序列生产的计算机“明斯克系列”要在1960年才会投产。
相比于美国来说,苏联晚了整整十年。但苏联对计算机的缺口是巨大的。
不仅仅是苏联,其实很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需要计算机。
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当然,电子管计算机的生产自然不简单。
其中很多加工部件可能只能摆脱曙光厂里的那些黑箱科技来完成。
但是算下来这还是合算的。
因为电子管计算机的出口不仅仅能带来巨额外汇,其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也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其实不想和苏联翻脸的。因为中国和苏联翻脸的话,那就代表中国要直面世界两大强国的封锁。
即便是强硬如毛主席,也把这看成最坏的局面。所以现在中央定下了调子,中国一边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外,同时要扩大中国对苏联以及对社会主义其他阵营的政治影响力。
让后续不管哪位苏联领导人上台,都要思量一下和中国人掀台翻脸的成本。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不要说电子管计算机了,电子管厂第一车间的第一次试车就全是问题。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工件全是废品。
这让盯在厂区里不敢走的王厂长立马叫人停车。
“停车,停车!别做了,别做了!再做就连珍贵的原材料都用掉了!”王厂长挠头:“先别做了,先别做了。我去找专家去。一车间长,带人把废件都收集起来。”
功德林里,一群国军战犯们正在打排球。
所长王英光对着众人叫到:“韩浚,韩浚出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