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社死与开始(第2/3页)
大使点点头,他看着医生走远后对着布莱克说道:“布莱克,你觉得中国是个发达的国家吗?”
布莱克摇摇头:“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我收集的各种情报都明确的表示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四亿民众,其中最少有三亿五千万人是彻底的文盲。剩下的五千万人中识字率低于三百个字的占据百分之一半。”
“这个国家开国大典的时候甚至连升旗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都找不起。”
“这个国家有三亿人生活在近乎于十七世纪的古代。”
“从各种数据上来看,这个国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穷而又落后的国家。”
大使先生躺在床上眼睛微闭:“是啊,这是多么落后,愚昧到令人发指的一个国家啊。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培养出这样的医生呢?”
“他们又是怎么发明出连苏联人都没有的神奇药品呢?”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个贫穷到连肉食供应都成问题的国家,是怎么让这些在英国留学过的高材生医生甘愿回去的呢?”
大使先生的问题一个个的问出。
乔治·布莱克心头也是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
是啊,这个国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个不值一提的弱国。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大使突然感叹的说了一句:“我对中国有了很多兴趣,忽然想去中国看看呢。”
布莱克却笑笑道:“怕是不行,我们现在是阶下囚。”“是啊,可惜了。”布莱克和大使先生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感叹中国的变化的时候,英国大使现在在欧洲也上了热门。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朝鲜这边一直负责报道细菌战的阿廖沙记者抓住了突破口。
他忠实记录下了大使先生感染疟疾的事情。
并且找到了之前给大使治疗的医生,询问之前两次他感染疟疾的情况。
他把这些全部都整理了一遍之后写成了一个长篇报道。
名字就叫做《英国大使在朝鲜的抗疟之路》。封面用的很好,刚好是英国大使当时发病热的全身冒汗,把自己衣服撕开袒胸露乳的那张照片。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读者们并不关心一篇新闻里写的是什么。
他们只在乎标题和首页图片。
英国大使的半裸图虽然比不上让英国皇室裸一回,但也算是劲爆了。
尤其是以老伦敦贵族自居的英国佬来说,这样衣衫不整的形象已经算是一个大新闻了。
所以阿廖沙的这篇报道虽然是在真理报上发表的。
但是却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报纸上得到了转载。
当然,他们有没有付转载费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阿廖沙写的这片报道还是很正经的。
写的不过是美军对朝鲜发动细菌战,导致了英国的大使都感染了。然后前后感染三次,身体形成抗药性,最后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挽回性命之类的。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篇很正常的报道。
阿廖沙的重点描述放在了中国发明的新药身上。
表示中国人在疟疾和霍乱的治疗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然后才是随笔写了英国大使被疟疾弄得死去活来的场景之类的。
这方面的描写,阿廖沙对天发誓以他爷爷的名义,他没有进行任何添油加醋或者是故意侮辱对方人格的报道和描写。
但是欧洲的小报同行们可没有和他一样的操守。
他们在看见英国大使那副袒胸露乳的照片时,他们已经想好了如何编排标题了。
《震惊!英国大使在朝鲜尽然得了那种病!》《是什么折磨让英国贵族体面尽失?》《可怕,英国大使当众脱光为哪班?》诸如此类的标题,欧洲小报们罗列出了好几十个。
对他们来说新闻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吸引到读者花钱买报纸就够了。
还真别说,人这种动物的好奇心是很足的。
尤其是普通民众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别人倒霉。
所谓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快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快乐?
那大概就只有看位高权重的人倒霉扑街了。
同样是拉裤裆,隔壁王大爷拉裤裆里你最多笑一天。
要是美国总统拉裤裆里你能笑一个月。
于是乎这些小报添油加醋的写着英国大使感染疟疾后再朝鲜做出各种不雅的事情。
阿廖沙对天发誓,那些东西自己一点都没有写过。
比如说小报上写大使先生因为太热而在平壤街头裸奔。
还说的信誓旦旦的,说他至少吓坏了十八个朝鲜妇女。
还有写他在朝鲜感染疟疾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