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对比不同(第2/3页)
“张东荪的事情。”
“哦,李锐同志提供的资料又准咯?张东荪准备叛国?”
“有这方面的意向吧。他和康生他们已经掌握的一名特务接头了。而且可能接受了一批无线电设备。”
“呵呵。”毛主席笑了两声开始抽烟,室内变得有些不同寻常的安静。
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开口道:“自从五四运动后,我们的知识分子总是开始先觉悟的那批。而且比起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现在的知识分子比那时候更觉悟。”
“但是区分革命和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一点。不看他们的学问,不看他们的功劳,不看他们的地位,甚至不看他们的觉悟。只看他们能不能和工农结合在一起。与工农共同进步。”
“一个只读四书五经的老先生,如果他一辈子都在造福桑梓。教当地老百姓读书认字。
哪怕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他也是先进的。哪怕他的知识是落后的,但是他的人是先进的。”
“一个读了各种西式新学的大教授,关起门来只在乎自己的那点财米油盐和个人荣誉。
就想想是我认识的那个胡教授。这种知识分子不论他的知识多先进,他都是落后的。”
毛主席抽着烟慢条斯理的说着:“我们国家落后的知识分子有,而且不少。”
“张东荪这件事在我从李锐同志那里知道后,我就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没有张东荪,我们国内还会有王东荪、李东荪、赵东荪。”
“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想要成为美国的马前卒。有的人害怕美国又瞧不起我们国家的工农已经是刻进骨子里去的。”
“你是来问我对张东荪的意见的吧。”周总理点点头:“是。”
“还是那句话,如果他要走叛国这条路,那就抓起来。”毛主席嘴边烟雾缭绕。
“李锐同志提供的名单一不定全准的。要让康生更多的布控布防,一经发现立马逮捕。”
“那对他们的处理呢?公审吗?”毛主席吸着烟过了好半晌才说:“要先让他们真切的明白自己错了,然后在公审。杀死一个人容易,让一个人认错却很难。”
“要让他们看看,我们共产主义者建设的国家并不会比他们心中的人类文明灯塔差。”
“不然你就是公审了他们,他们怕也是一副为国捐躯的模样慷慨壮烈了。”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时间会给我们所有人答案的。尤其是有了李锐同志和他带来的破晓基地后。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在这些恐美者的心理上打一场空前的大胜仗。”
“那张东荪还需要敲打吗?”“敲打吧。虽然我认为没什么用,但是要能少一个汉奸总比杀一个汉奸让人心理畅快。”
张东荪今天和周总理一起工作。
工作的内容是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研讨之类的。
和张东荪一起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人也不少。
研讨的议题也就是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
中国人是不可以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的。
要是把传统文化都舍弃了,那中国人的根就没了。但也不能完全因循守旧。
因为传统文化中还是有不少糟粕。这个会开完之后,周总理留了大家吃了个简易的工作餐。
煎小鱼、青椒土豆丝、醋溜白菜、拍黄瓜,还有一份鸡蛋加量的紫菜蛋花汤。
西花厅的工作餐确实称不上豪华,但有荤有素,菜品也算是丰富了。
这里看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和周总理吃饭,对于西花厅饭菜的俭朴啧啧称奇。
一起来开会的张伯驹惊奇道:“周总理你每天就吃这个?感觉还没我家的饭菜好呢。”
张伯驹在民国时期就是收藏大家,后世有好事者把他和周总理以及另外两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家中颇有钱财,他自己则是醉心于古董和字画。
万贯家财都用来购买各种珍贵文物了。
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买下了很多文物。防止中国的珍宝流落海外。
最著名的就是他倾家荡产耗费三百两黄金购买了《上阳台帖》。防止这份国宝流落日本。
解放后张伯驹也尤为大气,将自己毕生收藏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他是一个真正爱古董和古董背后的中国文化的人。
而不是那种买了古董文玩只想着再出手赚钱的人。
所以他被聘请为故宫博物院特聘委员。
之后一直参与管理中国古董的相关工作。
张伯驹家境一直都很好,就算是后来买上阳台帖落魄了,也有很多友人接济他。
在伙食这块他倒是没缺过。
所以他打趣道:“周总理,你这伙食不行啊。我下次给您介绍个厨师,别看是开二荤铺的,手艺好。爆炒双脆又便宜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