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没有谁是不可以牺牲的(第2/3页)

作为一名理科生,陆光达这辈子的精神和精力都花在了研究技术和学问上,关于政治的问题其实他基本上没怎么思考过。

现如今听到了李锐的话,他放下筷子好好思考。“按你这么说,那确实是很危险。中国有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习惯于攀附权贵的旧式文人一定会复制相同的路子来换取他们在新中国的进身之阶。”

“对,他们还会蛊惑我们的干部,要开始搞龙生龙凤生凤的那老一套了。我们有的干部也许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刚入城的时候还是有着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但是架不住耳边一直有人说的。”

“旧式文人的讨厌之处便在于这里了。他们如付骨之毒,你逃不开也跑不掉。而且这群人在乡间地头与基层百姓之间还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百姓大多不识字,这些旧式文人往往还充当乡野之间的调解人。因为他们识字,所以还垄断了乡野间政府法律条文的解释权。

甚至有很多旧式文人他们压根就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向来如此。他们不过是效仿祖宗罢了。”

“最重要的是,你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他们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新一代当权者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发自灵魂的认为,这世上就该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陆光达听到这里挠头了:“按你这么说,那还真的麻烦啊。这样的旧文人怕是二三十年内都死不光。”

“不光死不完,还会有徒子徒孙。”李锐也是叹气。

就在李锐和陆光达两人聊天之时,冯石回来了。

他摘下帽子说:“刚刚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小李啊。如果是你,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能做其实无非就是将旧文人势力与大众切割开,让他们失去对大众的影响力。另外就是对内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反复对我党内人员进行教育。

大的方向就这两步,让旧式文人失去生存的养分,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在新的世界里慢慢枯萎凋零。”

冯石笑了笑,他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件。

“小李,你肩膀上的担子又要重了。中央开会研究,决定你在负责管理破晓基地的日常运作外。

同时兼任文化宣传的工作。对外的意识形态进攻,对内的政策的宣传,全都要交给你来做了。”

“小李,毛主席很看好你啊。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有中央其他的几名大佬都说了。小李同志是有觉悟有眼光的。”

“尤其是在文化宣传方面,微微动个手就把欧洲大陆那边的资本主义老爷们搞得手忙脚乱。在香港搞个广播电台就能让我们的地下工作进展顺利。民心向背不过如此。”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宣传,小李是可以的。让小李同志牵个头把组织架构搞起来。以后文化出版方面都管一管,不要群魔乱舞什么东西都能出现。”

冯石说完,拍了拍李锐的肩膀。

李锐呆了呆,这岂不是往后每天自己都要加班了?六月正是逛北海公园的好时间,北平的天气很奇怪。

这个城市似乎是没有春天和秋天的。冬天过了便是夏天,夏天过了就是冬天。

往往是晚一场雨,隔天便是两个季节了。六月的时候有些热,但又没有那么热。

在树荫下刚好是最舒服的。

毛主席和一个年轻男子并肩在北海公园僻静的地方散步。

毛主席不是一个喜欢搞排场的人,他不喜欢自己到一个地方去,就要把一个地方的人全赶走。

他认为这是封建帝王做派,就是皇帝老子才喜欢在出行的时候把其他人都赶走呢。

毛主席更喜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过现在毕竟身份不一样了,虽然开国大典前毛主席自己也一个人溜达着进了北平逛了一圈,还去夜市吃了一碗羊肉泡馍。

但那也被周总理和朱德严厉批评过。他现在出门警卫员总是带着的,只不过毛主席只让他们远远的跟着。

而他自己为了怕被别人认出来,帽子和口罩总是避免不了的。还好今天是工作日,北海公园中的游人很少。

走到僻静处后毛主席一把扯下口罩:“哎哟,憋死我咯。这戴着口罩是不舒服哦,气都喘不过来。”

和他并肩走的年轻男子却开口笑道:“爸爸你现在不戴口罩怕是出不了门。在北海公园的门口就要被人给围起来了。”

毛主席无奈的摆摆手:“诶,当毛主席没什么好的。要是可以啊,我真希望我们的国家赶快强大起来,然后我就当一个小老百姓。去学校上上课,当个老师,轻松自在些。”

“爸,你这可想的有点远了。我们国家要走的路很长呢,怕是等到你孙子长大了,我们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