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到处都是渗透(第2/3页)
“多好一个港口啊,可惜不是我们的。”
“不,这本来应该是我们的。只是无能的清政府将它割让给了英国政府。”
赵忠饶不知何时站在了钱学森的旁边。
“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收回这片港口啊。”洪用林也过来了:“香港是个天然的深水港,拥有这片深水港可以直接联通南洋、东洋的远洋贸易。到时候整个东南通道都能被打通,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早晚有一天会回来的。”钱学森深深的看了一眼。
而陈柄兆也走了过来:“难啊,你看海港里停着的英国军舰。那是接近万吨级的巨舰吧。有这样的国之重器把守着香港,你觉得英国政府能退出香港?”
“刚刚我在卡车是也看到了,这香港比内地繁华多了。有深水良港,再加上便宜的劳动力。这里可以成为英国的远东工厂,为他们带来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
“而且香港现在可能也是英国在远东唯一的军事基地了。如果不打仗,他们怕是不会放弃香港的利益。”
几个人的讨论也引来了其他学者们的兴趣。
这群学者能抛弃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足以证明他们是爱国者。
他们都在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忧虑。
有人说:“英国人占据这块土地,对我们中国也是巨大的威胁啊。从香港出发,英国的海军可以袭击我国任何一个港口。我们沿海一点都不安全。”
又有人说:“现在国际形势不一样了。中英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英国自己国力也衰弱了,应该无暇顾及远东了。”
还有人说:“这不好说,万一呢?到时候要是英国舰队再次北上,掐断我长江运输呢?难道新中国也要和英国在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
“不可能,不可能。之前解放军就炮击紫石英号。现在英国人没这个胆量了。”有人反驳。
“总之啊,香港不收复这就像是如鲠在喉啊。”
“那你要这么说,台湾的老蒋那更是睾丸之痛啊。”
“哎!新中国困难重重,正是我辈努力发奋之际啊!这世上想要不被人欺负,那就只有我们自己强大才行。诸君,我辈需奋勇向前啊!”
“我已经打算好了,就算是少活二十年,也要让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前进一步!”
众人讨论着,钱学森向前走出一步。
夕阳渐渐落山,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
港口停泊的坚船利炮和巡逻换岗的英国士兵,以及各处飘扬的米字旗。
钱学森目光深沉的看着这一切,他的妻子蒋英从后面环抱着他:“怎么了?”
“美国人已经在研究将原子弹和导弹结合在一起。不出两年,美国就将拥有初步形成战斗力的中短程导弹。十年内,美国将拥有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远程导弹。”
钱学森低声说着:“如果有一天,那些导弹落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一辈子后悔。”
蒋英没有在说什么,她只是更用力的抱着自己的丈夫。
夕阳西下,仓库的工作人员小孙招呼着众人先来吃饭。
“食饭啦!”“今日人多,大家就打边炉好吧。”小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家乡是汕尾那边的。
当年跟着刘黑仔在两广地区也是杀得七进七出,杀得鬼子和伪军闻风丧胆。
解放后被中央派来香港工作。因为头脑灵魂,又会开车。
所以在中央的支持下搞了个货运车队和仓库。
这样既能帮助中央在香港购买一些内地没有的商品,也方便在香港打听消息。
“各位都是大科学家,我这里没什么好招待的,大家不要嫌弃啊。”笑容羞涩的小孙真的很难把他和那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杀神联系起来。
这个看上去憨厚羞涩的小孙,死在他手上的日本鬼子和伪军怕是有一百多个了。
其实小孙招待的不差了,打边炉就是广东地区的火锅。小孙搞了一些田鸡和排骨做锅底,又买了很多腐竹、青菜、粉丝等等,还搞了一瓶沙茶酱来。
这对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的众人来说已经是顶好的美食了。
毕竟在海上可吃不到什么新鲜蔬菜和肉类。
就连一些跟随丈夫回国的女同志,现在也放下了艺术家学者的气质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看着这群大科学家都喜欢吃,小孙就松了一口气。然后他开始摆弄一台收音机。
“各位,听收音机吗?”
“听,听,听。听听新闻,在船上飘了一个多月了,现在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有学者急忙说道。
小孙打开收音机,调整好频道。很快白话又夹杂着北方话(普通话)的声音在收音机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