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大熊猫都饿了(第2/3页)
毛主席拿出一根烟抽了起来:“李锐同志他们搞出来的资料,选出合适的。让教育部进行教材编写,在我们国家的几个大学都搞起来。我们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也不要闲着,要好好学习!”
“争取把里面很多的先进技术发展出来。我们现在还是工业落后,技术落后。所以只能规划副食品出口创汇。要是我们能自己生产那些后世的特效药、高科技产品,我们是不可能缺钱滴。”
周总理点点头:“毛主席说得对,但是工业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越急越出错。到时候又变成了一场运动了。”
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气:“生产急不得,学习慢不得。要让我们国家的学者打起十二万分的努力来,尽快啃下技术的硬骨头。”
“对咯,还有西德那边把我们李锐主任精心制作的《中国印象》封掉咯,周总理你怎么看呐。”
“哈哈哈!”周总理笑的很大声:“我看他们是怕咯。要不是做贼心虚,他们封什么。苏联方面的同志希望我们能多做这些方面的投入。”
“甚至还免费投了我们一个胶卷厂,李强同志还软磨硬泡的要来了半个摄影机厂。”
毛主席一呆:“怎么还有半个?”
“扎罗多夫同志表示愿意送半个,但是另外半个需要我们这边出至少二十部质量不逊色于《中国印象》的社会主义主旋律电影。”周总理呵呵笑道。
“这个生意好啊,这个生意做得好。李强脑子好啊,我要写一封表彰信给他呀!”
毛主席高兴的叉腰踱步。
“就是要辛苦我们的李主任咯,看他是不是要加个班。这样,破晓基地那边也要发嘉奖令过去。没有他们,我们新中国也做不成这笔生意。”
“还有就是告诉李锐,他的电影在西德被封了。问他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在新华社上写写文章痛骂一下资本主义的走狗。”
嘉奖令是随着李强的详细电报一起送来破晓基地。
李锐等人其实早就知道李强在苏联谈了一笔大生意的。
因为新华社已经有报道了。但是具体谈成多少,这个新闻报道上是不会写的。
所有人都只知道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两亿卢布的外贸大单。
冯石兴奋的挥舞着电报高喊道:“小李,老陆!快来看看,老曾在苏联办了大事啊!”
李锐和陆光达挤到冯石身边仔细看着这份电报里的清单和谈判详情。
看完之后就连一向稳重的陆光达都兴奋的手舞足蹈。
“两亿啊!两亿卢布啊!二十二条现代化生产线!铝制品厂!化工制品厂!制糖厂!卡车生产线!两亿啊!哈哈哈!”陆光达感觉都快疯了。
而李锐更是举起了电报大喊一声:“李强大大!老子爱你啊!等你回来,我要狠狠亲你一口!”
已经激动过的冯石打趣道:“那老曾知道了怕是不敢回国了,可能就一直待在莫斯科了。”
作为一名后世的人,李锐知道苏联人会很喜欢可乐,也相信可乐能在苏联大卖。
但是他的规划中,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山海关汽水厂才能扩产到年产五千万瓶的规模。
苏联一开始进口的力度不可能特别大。
而在莫斯科举办食品展,又搞中国电影宣传,这些可都是李强自己想出来的。
和李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李锐真心觉得,有的人天生就是吃外交贸易和文化宣传这碗饭的,比如说李强。
而且谈判还这么厉害,能说动苏联人先款后货,这谈判技巧绝了!有了这些工厂打底,自己后续拿出更多高科技的东西来放到工厂生产,再去全世界赚外汇就不是梦了。
“毛主席的嘉奖令。”“裱起来!裱起来!挂墙上,给所有人看!”李锐高兴的不得了,甚至手舞足蹈的哼唱其歌来:“好运来一我们好运来一好运来一我们齐喝彩——”
基地里的一些新人以为李主任疯了。
只有一些来这里一段时间的老科学家淡定的表示:“李主任就是疯疯癫癫的。你们习惯就好,越是厉害的人脾气就越怪。”
把好消息说完,冯石又把西德那边的事情又说了一遍。
李锐听完之后一个非常缺德的想法涌现出来,并且打算去做。“和毛主席一起打嘴炮就算了,我文笔比较差。骂人只会骂娘,不够文雅。”李锐拒绝了嘴炮。
但是他继续说道:“但是往资本主义心口上插两刀的事情我还是很愿意做的。”
“苏联的扎罗多夫不是需要我们制作更多社会主义主旋律电影吗?这样,我给他一首歌,帮我问问能换多少钱。”李锐嘴角上扬。
苏联驻华大使馆今天一早就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政府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