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中国印象(第2/2页)
而坐在尤金后面的则是一名真理报的记者,他叫伊利奇。
他是被派来拍照写中国食品展的报道的。
他对于中国食品展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感觉不可思议。
因为伊利奇在1949年去过中国,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写过报道。
在他的记忆里新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那里的人几乎都是文盲。
一半的成年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
这样一个由文盲和农民组成的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苏联在莫斯科受到追捧,伊利奇只觉得不可思议。
贫穷、落后、没有文化、蛮荒以及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落后习俗,这是中国留给伊利奇的所有印象。
说真的,伊利奇觉得中国比一些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强的有限。
而看这个名为《中国印象》的音乐电影,纯粹是伊利奇晚上实在是没事做,他给自己找点乐子罢了。
他是以一种带着优越感的审视态度准备看这部音乐电影的。
就在最后熄灯前的一分钟,伊利奇注意到有一批中国人好像落座在了自己的后方。
整个放映厅大概可以容纳五百人,现在坐了四百多人,算是上座率不错吧。
还是有很多苏联人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兴趣,灯光渐渐黑了下来,放映厅内说话的声音也低了下来,渐渐消失。
一束光穿透黑暗,映射在正前方的投影幕上。一道彩色的影像出现在大银幕上。
这一次为了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传,国家特别搞了一批珍贵的彩色胶卷来录制李锐等人搞出来的宣传电影。
不过李锐觉得自己搞得不应该叫电影,准确来说应该是视频混剪。
“中国人居然舍得用彩色胶卷?”伊利奇咕哝了一声。
波涛滚滚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在荧幕上,伴随着而来的是一阵低沉的号角嗡鸣。
《象王行》的前奏响起。大河奔涌,战鼓响彻天际。逐鹿之边,战火滔天。
鼓角争鸣,逐鹿之战。
中俄双语字幕让所有观众都能知道画面上在播放什么。
激昂的鼓点与嗡鸣伴随着银幕上的部落之战,这场公元前4600年鼎立华夏的逐鹿之战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当伊利奇听见《象王行》的音乐,看见逐鹿之战的画面时,他就已经不可抑制的双手紧握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未来寰宇必将是赤旗的天下!】【同志们,你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但是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已经证明了,没有资本家他们也可以活的很好。而资本家还没有证明,没有工人阶级他们还能活着!】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那些闪耀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是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事情。
共产主义,是这个世界最酷最摇滚的一件事。我深爱着那些理想主义者,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许终有一日万山红遍,群星破开乌云,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