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对宰执是又爱又怕。……(第2/3页)

贤王的笑容微不可察地滞了滞。

“说起来……”

顾怀玉忽然执起茶壶,琥珀色茶汤划出一道弧线,“还要多谢殿下在出兵东辽一事上鼎力相助。”

他双手捧盏敬向贤王,“若非殿下说服皇族宗亲,本相也未必能这么顺利。”

贤王郑重地接过茶盏,融融笑道:“顾相过谦了,这是顾相威望所致,满朝宗亲,谁不敬仰顾相?”

“敬仰?”顾怀玉可不信那些宗亲敬仰他,唇角一挑,“是恐惧吧。”

贤王抿了一口茶,说起恭维的话令人如沐春风,“聪明人敬仰顾相,愚者才会恐惧顾相。”

稍顿一下,他倾身瞧着顾怀玉,“顾相最是明白什么人该用怀柔,什么人该施雷霆。”

顾怀玉也盯着他,似是打趣般问道:“那殿下是敬仰本相,还是惧怕本相?”

贤王忽然长叹一声,含着些苦涩自嘲的笑,“我对宰执是又爱又怕。”

裴靖逸正剥着花生的手微微一顿,他垂眸盯着自己指腹的厚茧,心想——

那不就跟我一样?

“爱宰执的惊才绝艳、治国之能。”贤王动着茶盏,扳指在杯沿磕出轻响,“怕的却是宰执的手段太利,叫人不敢不从。”

顾怀玉听过太多谄媚,有直白露骨的阿谀,有拐弯抹角的吹捧,更有裴靖逸那种混不吝的,能咬着他的脚趾说“相爷全身都是香的”。

但像贤王这样,能精准落在“治国”“手段”这些他的矜傲之处的,倒真不多。

他忽然低笑出声,“‘贤王’这个封号,倒真是实至名归。”

话音刚落,便有侍从入内禀报:“殿下,画舫已备好,正候在水榭外的栈桥边。”

贤王起身广袖一展,“寒梅虽好,终究静赏不及乘舟近看,顾相肯赏脸,移步舟中一叙?”

水榭后方临湖栈道旁,一艘饰有檐角彩绘、船身细纹描金的已停靠画舫岸边。

裴靖逸不等吩咐,一个箭步跃上船板,绕舱一巡。

不多时他便回来,对顾怀玉低声说:“船上只有个船夫,未见旁人。”

贤王站在一旁未言,嘴角衔着温和笑意。

顾怀玉踩着舟板缓步登船,风拂起他鬓边几缕散落的发丝,晴光映得他眉眼分明。

贤王立在船头的甲板处,眺望着湖心,语气忽然染上几分追忆:“我还记得第一次见顾相,当时顾相站在太后身侧,那时——顾相多少岁?”

顾怀玉倚着雕花栏杆,指尖漫不经心地敲着栏杆,“十五吧。”

贤王微怔片刻,旋即失笑,眼神中多了几分钦赏,“那时太后便同我说,顾瑜年纪虽小,假以时日若为辅臣,当定朝纲。”

裴靖逸抱着手臂靠在舱门边,顾怀玉的目光看过来时,他眉尖挑起,眼底燃着近乎狂热的钦慕。

顾怀玉不置可否地收回视线,唇角却极轻地扬了扬,他转向贤王道:“陈太后看人,一向很准。”

“太后看你看得准,看睿帝却是不准。”

贤王意味悠长地说罢,声音更压低几分,有些秘而不宣的意味,“太后一向不喜睿王,这是宫中尽人皆知的事。”

“那年大哥猝然离世,太后却力保睿王登基,皇家上下都说——”

“太后这是押准了,睿王再不成器,终究是你顾瑜的......”

“姐夫。”

贤王这番话既似拍马,又似试探。

他本以为顾怀玉会谦辞几句,未料对方只是微微一点下巴,神色坦然地道:“确实如此。”

裴靖逸突然低头闷笑,笑得胸膛都在震动,他指节抵着唇,忍不住用力舔了舔犬齿。

真他娘厉害,岂不是顾怀玉只要点个头,龙椅上就能换个人?

贤王愣怔瞬息,复而又笑了,“如今回头看,顾相可曾后悔?”

话虽轻描淡写,分寸却拿得极稳。

毕竟……睿帝到底不是一个好皇帝。

画舫行至湖心,忽而轻轻一顿,似是船夫有意勒住缆索,将船停在了湖心。

顾怀玉望向岸边的湖光山色,不以为意开口:“不后悔,若不是他,我还是一个以为写写策论就能治理天下的傻子。”

“啪!”

贤王猛地一击掌,朗声笑道:“这就是我为何敬你,又怕你。”

顾怀玉扫向船舱外的湖色,漆黑的眼眸忽然睁大,十分疑惑地问:“咦?怎么不走了?”

不知为何,见他这幅样子,裴靖逸笑得更开心了。

贤王忽然敛去笑意,沉沉地叹息一声,“顾相可曾算过?你为大宸续的不是命,是劫。”

顾怀玉似听不懂他的意思,侧过头眯眼盯他。

贤王望向湖心,声音带着几分压抑的严肃,“你做的这一切,确实为大宸延了寿命,但你可曾想过,这具摇摇欲坠的残躯,需要的或许并非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