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好香,软得要命。
“既然战场上见分晓——”
顾怀玉稍稍一顿,抬手轻击两下。
殿外立即有侍从抬着紫檀案几鱼贯而入,笔墨纸砚一一摆好,动作利落得仿佛早已准备多时。
气氛骤然凝肃。
文官们纷纷整衣正冠,武将们不自觉地挺直腰背。
东辽使团面面相觑,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定局”措手不及。
顾怀玉坐回椅子里,将暖炉捧在掌中慢慢转着,铜炉映着日光,在他秀白指尖投下暖色的光晕。
“岁币照旧例,分文不差。”他指腹轻轻点着炉身,发出细微的轻响,“岁妆本无约定,所增三成,恕难从命。”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
一件足以让其他官员吵上三天三夜的国家大事,在他这里就像处理日常政务般简单利落。
不必他说,董丹虞抓住这个表现的机会,抢在沈浚之前坐在案几前,执笔便写。
顾怀玉是一毛都不想拔,可为了照顾朝中老臣的情绪,免得这帮老头事后又来烦他,他不得不做到“礼数周全”。
“贵使远道而来,空手回返未免失礼。”
“记,赠江南新茶十担,云锦二十匹,青瓷三十件……”
他每报一样,东辽使臣脸色就难看一分。
这些东西听着体面,实则都是大宸的“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却偏偏挑不出礼数上的毛病。
使团众人面面相觑,脸色铁青得像是吞了只活苍蝇。
他们可是费尽心机才抢到这趟肥差,往年出使大宸,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光是那些大宸官员私下塞的“心意”,就够在草原上买下十头最健壮的骏马。
更别提那些价值连城的回礼,随便一件都抵得上寻常牧民十年的收成。
可现在......
别说暗地里的贿赂了,就连明面上的礼物都寒酸得令人发指!
耶律迟对这些怨愤充耳不闻,他用手指轻轻碰了碰嘴唇,目光始终停留在顾怀玉身上。
比起微不足道的礼物,他更在意另一件事。
顾怀玉看向使团众人,礼数周全得挑不出半点错处,“过些时日正值元夕灯会,万户千门如昼。”
“若诸位有雅兴,不妨留下来赏灯。”
这一句“赏灯”说出,便是诸事尘埃落定。
殿内众臣神情一滞,面面相觑——
这就完了?
真的……完了?
没有割地?没有和亲?连岁币都没多给一文?
那个把大宸按在地上摩擦两百年的东辽,就这么......被三言两语打发走了?
曾在醉仙楼里大骂顾怀玉“奸佞”的清流学士,此刻都不自觉地往他的方向挪了半步。
董太师教他们忍气吞声,他们就靠写诗自抚,说“忍辱负重”、“为国计而退让”,硬生生用辞章把折断的腰杆描成风骨。
而眼前这个被他们骂作“佞臣”的人,却真真切切地让他们挺直了脊梁。
曹参老脸通红,羞愤难堪,他曾经最是厌恶顾怀玉,私下张口闭口就是“顾猫”。
可今日若不是这只“猫”,他受此大辱,回去只能悬梁自缢了。
那人却已施施然起身,连半点居功自傲的神色都没有,仿佛方才力挽狂澜、震慑外敌,不过是寻常政务。
殿门开启的刹那,满朝文武竟不约而同地起身相送。
顾党门生自不必说,那些素来清高的清流、独善其身的孤臣,此刻都默默跟上。
武将们呼啦啦站成一排,低头抱拳,神色肃敬。
曹参踌躇再三,终于一咬牙追了出去,直到殿外才堪堪赶上。
“顾相!”他嗓子干哑地喊一声。
顾怀玉脚步不停,头也不回,“不必挂怀。”
“你是大宸的官员,本相照拂你,是本相该做的。”
曹参僵立在台阶上,他在官场沉浮三十载,却在这一刻真切地尝到羞愧的滋味。
原来这人说“不站文官也不站武官,只站大宸”时,竟是认真的。
正午的日光洒在车窗帘缝中,一点点晃动着照进来,随着马蹄声轻缓跃动。
午宴散后,东辽使团踏上回驿馆的路,气氛比来时凝重许多。
马车中静默了片刻,副使终于忍不住开口打破沉默:“顾相似乎跟传闻中大不一样。”
“本以为是个擅权弄势的奸臣,没想到气魄如此。”
“看着一副病得快死的样子,真想不到……”
副使压低声音,“最奇怪的是,当我提到开战时——”
“大宸的文官都怕了。”
耶律迟声音低哑冷静,他观察得很细致,这是来自于狩猎者的本能,不错过任何细节。
当副使提到开战两个字,那些个养尊处优的文官,没有一个不怕的。
“除了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