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林雪梅救夫 大会堂的围追堵截(第2/3页)
舞台都讲究压轴,压大轴。这么个介绍顺序,无形中显得,林雪梅比港岛来的明星,更像个大轴的位置。
于是,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都想知道,能跟建国以来首次来访的港岛贵宾合唱的,是何方神圣。
龙云也从方才的惊扰中收回心神,带着几分好奇看向了台上。
他明白这个节目的分量,不是寻常的歌舞节目,是两地外交的象征了。
他也想看看,代表内地出场的文化使者,究竟长什么样。
谁知一眼看过去,惊了他一跳。
这被隆重推出的新星,不是刚才围追堵截他的那小姑娘吗?
原本他看她年轻柔弱,像个高中生似的,以为顶多就是个普通的群舞,上台连脸都看不清的那种,没想到,是压大轴的,还是文化使者。
凭什么?
大会堂演出完毕,回到住宿的招待所,唐文竹迎上来问:“怎么样?见到人了吗?”
“见到了。”
“答应你了?”
“拒绝了。”
唐文竹一下子焦急起来:“那怎么办?”
为了营救儿子,儿媳走了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连大会堂的门都进去了,难道要功亏一篑,白忙一场?
林雪梅微笑:“等三天。三天以后,见分晓。”
三天以后,龙云参加最重要的那场会议,面对了最重要的那场投票。
会议主席台上两个正红色的投票箱,一左,一右,二选一,只能选一边。选左或者选右,国家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左,更看重平等,主张打压一切制造不平等的可能性。放到当下,就是固守原有的生活和传统的一切。
右,更看重自由,主张开放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希望社会各行各业恢复活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探索自己的潜能和边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想到这些,龙云手里的票,有千钧重。
龙云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原本是偏左。他坐在监察机构的高位,职业特点,会更看重规矩,习惯于“管”,害怕一放就会乱。
可现在,他犹豫了。
在洗手间门口,围追堵截他的那个小姑娘,告诉他,选右。
原本他觉得是无稽之谈。一个小姑娘,能懂得什么?
可是这几天京都的电视报纸上,大幅的报道给了港岛歌手和小姑娘,小姑娘在采访中滔滔不绝,话里话外,突出的是她和港岛歌手联袂演出所透露出的外交风向,和改革开放的未来大势。
更高级别的明星演员,龙云也不是没接触过,口才好的也不是没有。没有一个,能在采访中说出这种见识和高度的。
眼看投票环节就要开始。龙云的心,往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拉扯,简直要撕成两半。
冰城车站。
京都到省城的绿皮火车,头顶冒着白烟,缓缓停下。林雪梅先从车上下来,唐文竹刘利民和王凯跟在后面。
迎面就撞上了一大捧鲜花。
红的玫瑰,白的百合,层层叠叠,吐露芬芳,足有一百来支,一只胳膊都抱不过来。
林雪梅伸出双臂,勉强抱住鲜花,耳边发出一声爆响,又吓了她一跳。
她透过花瓣,往外一望,一列礼花筒对着空中鸣响,洒下五颜六色的纸屑。
接着也不知道有多少相机的大眼睛对着她,相机的闪光,对着她狂闪。
好容易她的视力在闪光灯中恢复正常,拨拉开花瓣和彩纸,看清楚了来人。
是张团长。
搞了个功臣载誉归来的盛大排面,身后跟着江南七怪的专家团,人人笑容满面。
团里同事来了不少,在张团长身后拉着横幅,红底白色,相当显眼,上面一行大字。
张团长把手往横幅上一指,相声演员中气足,声震全场:“欢迎我团林雪梅同志获得国家级奖项,载誉归来!”
不光是团里和记者,车站的工作人员,上下火车的路人,都一起鼓起掌来。
人人都对着林雪梅微笑,为她感到荣耀和高兴,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林雪梅尽量学着古早电影里女明星的样子,对着人群挥手,回以微笑。
持续很久的训练,加上高强度的比赛,最高规格的汇报演出,她已经精疲力尽。
可到这一刻,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成就感,满足感,和快乐。
欢迎仪式完毕,围观人群三三两两散去。张团长跟唐文竹说:“你们都辛苦了,先回家休息。团里的车先送你们回家,庆功晚宴,我再派车去接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