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第2/3页)

允禩撇撇嘴,道:“罢了,哥哥就不跟你争了。”

由允祥宣读诏书,更加顺理成章,也就是说,更加正统。

毕竟,他可是先帝的好弟弟啊,呵。

九州清晏内外,身后是大行皇帝尸、呃…遗体,身侧是皇后端坐,身前是继嗣子弘晖,他身后是先帝的兄弟们和宗室老臣雅尔江阿,再之后,是先帝诸子、女,再之后,是铁帽子王公大臣,再之后,是内外藩蒙古诸藩国使臣和文武百官……

没错,在没有立储的情况下,弘晖越过了挑选继任之君的环节,直接站到了最前面。

单独一个。

弘晖回头看了眼,见德亨被允禩拉着和诸位王叔站在第一排,就站在他身侧后方,对他微微点头,等着允祥宣读即位诏书。

让德亨站去第二排皇子列,这不笑话吗。

他将是他的首位辅政王大臣。

允祥见所有人都站好了,展开以雍正帝口吻新鲜出炉的《雍正遗诏》,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书:

(众人皆跪听)

……瑞亲王皇嫡长子弘晖,人品贵重……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诏书用满文念了一遍,徐元正代表内阁,又用汉文念了一遍。

然后弘晖接旨。

(没有三辞戏码)

弘晖双手托圣旨齐额,转向皇后请示。

皇后双眼含泪,诵了礼部给她拟的表文,亲手将儿子扶起来,道:“皇帝,接受百官朝拜吧。”

允祥让出中间位置,弘晖站过去,背北朝南,迎着朝阳的光辉,面对众人,手托即位诏书,接受诸王、文武百官所有人三跪九叩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心所向。

新帝,新朝,诞生了。

………………………

确定弘晖新帝身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大行皇帝治丧。

比照康熙帝大丧之礼,命正在遵化给太皇太后修陵的果郡王允礼,顺道将大行皇帝皇陵一起修了。

啥,大行皇帝陵寝开工没两年,还缺进度?

没关系,可以先将大行皇帝梓宫和太皇太后一起,存放寿皇殿。

没事儿,皇叔你慢慢修,务必将帝陵修的富丽堂皇的,朕可是大孝子,不会亏待了先帝。

十二皇叔允祹可是治丧的行家,先后送走了康熙帝、佟佳皇贵太妃,太皇太后丧仪也是他在办理,现在,先帝的丧仪,您顺道也办了吧。

内务府、礼部、钦天监将全力配合您,您悠着些,别累坏了自己。

什么?

大行皇帝梓宫还没选好?

是金丝楠木木料不够了吗?

还在海上飘着?

那……

将皇祖父给二伯允礽预备的万年吉木挪用了吧,反正他以后也用不到了。

总不能让大行皇帝遗体“裸”着吧,圣祖给废太子预备的万年吉木可是皇帝规格,挪用过来,正正好。

然后就是挑选明年改元的年号。

弘晖忙着亲自抄写册封皇太后的金文,让辅政王大臣德亨、衍潢、允禩、允祥先挑选着,等他写完再看。

跟太皇太后一样,给先帝治丧,要回紫禁城。

大行皇帝梓宫停灵养心殿,弘晖就重新启用乾清宫,左右弘德殿和昭仁殿已经进入重新修缮中,他在乾清宫正殿处理政务,晚上回毓庆宫休息。

就跟先帝刚登基那会子一样,不是新帝一登基,新帝的老婆孩子就一窝蜂的入住皇宫的,需要慢慢的、一件一件的处理。

皇后仍旧住瑞王府,永华、永璋两个仍旧住南三所,其他儿子女儿也仍旧住王府,一切尚未有变动。

按说德亨是要回国公府为母亲治丧,然后守孝三年的。

但现在这个时候怎么能离得了他,跟先帝刚登基那会子晾着他不同,新帝简直一刻钟都离不了他,所以,很多时候,他与新帝一起,夜宿毓庆宫。

但他三不五时的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回国公府一趟,择吉日为母亲出殡,入土为安。

新帝为纳喇太妃亲写祭文,以半子的身份写了挽联,每天都命人去府上代为祭奠茶酒,极尽哀思。

让旁人挑不出错处来。

只道新帝仁义厚爱,是个尊老爱弟有孝悌之心的人。

嗯,挺好。

弘德殿,冲撞了新帝的名讳,应该避讳改名,还有,新帝的兄弟们,弘字辈儿的,都要改名。

您给挑一个吉字吧,咱们好修改玉牒。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某人的影响,弘晖对此十分不以为意,道:

“‘弘’乃是常用之字,乍然改之,实为不便。且朕与兄弟们和睦友爱,‘弘’字更是皇祖父为我等幼辈精心挑选之吉字,万没有因朕之故,就夺了皇祖父爱孙之心意。着:无需改动,诸皇、宗室兄弟,仍用‘弘’字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