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康熙帝携太皇太后从畅春园回宫, 德亨和阿灵阿一起去宫里汇报和俄罗斯交涉的进度和取得的结果。
德亨和阿灵阿到的时候,康熙帝在接见大臣,原本以为要等, 结果,赵昌禀报之后,康熙帝让两人去弘德殿。
弘德殿是乾清宫的西配殿,是日常康熙帝接见臣工和读书的地方。
弘德殿前小广场内, 议政大臣、领侍卫大臣、内大臣、都统、兵部尚书、侍郎、火器营都统、护军参领等济济一堂,太子和直郡王胤禔也在。
中间空地上,展示着至少五种火枪,另有一只案几,上面摆着三颗手雷。
工部左侍郎莫音代对几种火枪的优劣之处进行比对讲解:“……枪长……枪速……射程……枪托……火绳……”
总的来说,就是从俄罗斯人收缴来的这一批火枪,相比于火器营里鸟枪兵用的火枪,重量更轻, 射程更远, 有枪托不需要叉架支撑可以架在肩膀上射,没有火绳不需要点一发打一发, 这样让射速更快,但射程却没有缩短……
其实康熙手上也有这种轻便的火枪,但仅限于他的收藏,供他在打猎是使用,但明显的,这种更新更便捷的火枪在俄罗斯, 已经开始装备军队了, 这让康熙帝攀比的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有手雷, 爆炸火力大小未必比他们火器营的火雷大, 但明显的更稳定、更便捷,俄罗斯人一路从莫斯科带到北京城,已经足够证明这种手雷的优势了。
康熙询问工部,要建造这种火枪和手雷需要多少物资和银钱。
工部尚书带着左右手侍郎们商议了一下,工部满尚书赫硕咨禀道:“皇上,制造这种火枪,难处不在银钱,而在工匠上。”
康熙帝:“你是说,我大清没有会打造此等火枪的人才。”
赫硕咨腰更躬了几分,回道:“……是。”
康熙帝早就看到德亨和阿灵阿来了,此时就问道:“德国公,在京俄罗斯人中可有擅长造火器的?”
德亨出列,回道:“可能有,但如果他们有意隐藏,我们便无从得知。”
直郡王胤禔冷声道:“你天天与俄罗斯人混在一起,他们当中有没有会造兵器的,你不知道?”
德亨当即反唇相讥道:“直郡王天天走金水桥,您可知道桥下有几尾金鱼吗?”
众臣工当即低首垂眸,俱都噤声。
“你……黄口小儿吃了熊心豹子胆……”胤禔当即暴怒。
“够了!胤禔,你要是酒还没醒,就给朕滚!”康熙帝没有暴怒,但他平平说出来的话比暴怒还让人胆寒。
胤禔当即一个激灵,叩头请罪,然后对着德亨一甩袖子,回府醒酒去了。
胤礽对德亨微微一笑,对康熙帝道:“皇上,何不请俄罗斯使团首领来问一问,他们感我皇威仪,定会如实作答。”
得,走了一个暴躁成性的,来了一个踩在云端的。
一个两个说出来的话让人除了好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偏偏,这些王公大臣们还都附议。
附议个屁啊,你当俄罗斯人是NPC怪吗?让你们问一下就会老老实实的回答正确答案?
康熙帝下令:“德亨,就由你去带莱蒙科夫和伊凡进宫吧。”
德亨只能领旨:“是。”
阿灵阿表示有要事需单独奏报,康熙帝让太子带着剩下的大臣继续顶着大太阳观摩俄罗斯火器,自己带着德亨和阿灵阿进了殿内。
相比于外部的炎热沉闷,殿内就是一派清凉通爽,一感觉就知道是用了冰和风扇降暑组合。
赵昌和纳布森在门口站岗,阿灵阿站定,听德亨汇报。
德亨说了会帮伊凡“转圜”火器返还问题,交上了伊凡拟的货物清单、十五位留京做教习老师的名单、莱蒙科夫请求向大清皇帝陛下因为用火不慎烧了北馆的道歉文书。
康熙帝大体看了一下那份长长的货物清单,觉着没什么问题,问阿灵阿意见。
这份清单,阿灵阿自然是提前审核过,才上报给康熙帝的,康熙帝现在有所闻,阿灵阿就答道:“这份清单上的货物数量,远超他们能够采买的。”
其实阿灵阿觉着完全没有问题,别说超出一倍了,就是超出两倍三倍,阿灵阿也觉着是九牛一毛,也就贫弱的没见过好东西的洋人们才会郑重其事的将之当成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康熙帝没明白什么意思,德亨进一步解释道:“此次俄罗斯商队所携带货物和钱币价值约两万七千卢布,而这份清单上的货物价值,折合卢布算,在六万左右。”
康熙帝摇头笑道:“自古商人狡诈贪婪,不分东西中外,这些洋人也就在这些小道上下功夫了,不足为虑。”
又看着到手的留京之人清单,道:“自古人才难得,如果这些人中果有可用之人,交给洋人的财货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