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富宁安领的是满左都御史的实缺, 但他还是康熙帝特简的御前大臣,管的就是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

清宫中还有一个与侍卫有关的职位,叫做领侍卫内大臣, 此次随驾的领侍卫内大臣是佟佳鄂伦岱,隆科多的堂兄,康熙帝的表兄。

从官名上看,这个领侍卫内大臣, 就是管侍卫的。

但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却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他们归康熙帝特定的御前大臣管,分属侍卫之内,却高于侍卫之职。

富宁安很尽责的教德亨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御前侍卫。

比如遇到大典时候,担任执事。礼部堂官为司仪,御前侍卫为执事,引导皇帝和百官走路,护卫皇帝。

比如皇上御门听政的时候, 分列御塌两旁侍立。御前侍卫站在丹璧之上, 一左一右位于皇帝的左右手位置,乾清门侍卫站在丹璧之下, 随时听候皇帝差遣。

御前侍卫是离皇帝最近的几个人,乾清门侍卫次之,其他一等二等三等值班侍卫只能列于门外台阶之上,引导奏事官员入门厅御前奏事。

所以,如果不是什么军机要事,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在门内听政, 如果遇到大学士等部院大臣奏报重大军政事宜, 御前侍卫需率领乾清门侍卫退到门外, 等奏事完毕, 再回到原位置侍立。

比如说收发奏折。户部尚书徐潮给皇帝写了一封题本,说明今年户部的收支事项等,他是尚书,可以在御门听政的时候,面对面的上奏皇帝,不需要转递。但,天下官员多矣,各部大员全部加起来才只有寥寥几十位,他们可以面见皇帝直接上奏,那其他官员的奏折是怎么到达皇帝的案头的呢?

就是由御前侍卫收集起来,然后放到皇帝案头,等皇帝批完了折子,御前侍卫再转发下去。

比如说排班定值。八旗、护军、侍卫、各部院官员是有夜值的,谁哪天在哪个位置上夜班,需要一个排班表,这个排班表,就是御前侍卫排的。

比如说,传递膳牌。皇帝日理万机的,但在用膳之前,会有一段空白的时间,这个时候,有奏事的、有和皇帝拉关系的、有皇帝特地召见来的,就会提前向御前侍卫递牌子请求接见,御前侍卫收到这些红头、绿头的牌子之后,会在皇帝有空的这段时间将这些牌子递上来,看皇帝要召见哪一位。这就是递膳牌了。

比如说出巡、比如说代皇帝祭祀、比如说代皇帝给皇太后请安、比如说皇帝看某个儿子不顺眼了,想要骂一顿,偏这个儿子不在眼前,就可以派遣御前侍卫去儿子府上“申斥”一番……

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高官至内阁,都要对御前侍卫客客气气的原因了吧,因为人家把住了皇帝的大门,可以决定你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皇上。

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皆无定员,看皇帝的心情,可以随时增减。

比如德亨现在,康熙帝乐意,他立即就成了一名御前侍卫,而且压根没有培训就立即上岗了。

就是这么简单。

上午狩猎,中午康熙帝就带着一众人回了望围楼。

然后富宁安给了德亨一块正面双龙腾飞刻着着“御赐”二字的银腰牌,让他即刻上岗。

德亨拎着沉甸甸的腰牌,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我看大家都穿着一样的侍卫服,我不穿,是不是不太好?”

富宁安:“没有你的尺码,你且将就着,等回了京,再给你置办新的。”

德亨:“要不我等两天,等新衣服置办好了,我再去御前当差?”

不然他站在人家制服堆里,不是格格不入嘛,显得他跟过家家似的。

富宁安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拖延:“……是初一还是十五,有什么区别吗?”

德亨:“我心里慌慌的,大家伙儿不会欺负我吧?我才十岁。”

富宁安心道你可真看不出来慌张的样子,就道:“我怎么记得你十一了?不算小了……”

你听听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让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去给大BOSS看大门,你都没觉着有什么不对的吗?

富宁安还在道:“……正是因为你年纪小,大家伙儿才不会欺负你,德亨,御前侍卫是皇上亲自挑选的,或许脾气不是最好的,但眼色还是有的,你可以放宽心。”

而且,你怕人欺负吗?

你连太子都不怕吧。

太后喜欢你,皇上喜欢你,后宫的娘娘喜欢你,即将指婚的公主也对你青睐有加,几个年长年幼的皇子也对你另眼相待,你怕谁啊?

是别人怕你才对吧。

德亨:“……那容我回营地洗漱一下,换身干净衣裳。”

富宁安:“你这身挺好的……行吧,你快去快回。”

面对德亨眼巴巴的小眼神儿,富宁安终于给了德亨一口喘息的时间,但只有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