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5页)

如今大半年过去,承德又到了滴水成冰的节气,内务府营缮司和工部建造行宫的官员回京述职来了。

现在胤禛领着工部事,所以,这次就是他向康熙帝总体汇报避暑山庄工程进度和织造局建造等诸多事项。

挺复杂的,难得胤禛人在京城,不仅能熟练掌握承德各工程数据,更是能条理清晰的全都复述出来,康熙帝偶有细节提问,他也能回答的一丝不苟,若是有数据上的偏差,他也能掏出小本本,查证之后再谨慎回答。

主打一个严谨板正。

康熙帝听的还算满意,指出:“宁愿行宫建造缓慢一些,也要先把织造局建出来,这关系到草原的羊毛能不能尽快变成布匹,庇护更多无衣可过冬之百姓。”

胤禛回道:“有这羊毛代替部分丝、棉,想来民间布匹价格会有所下降,让更多之前买不起布的百姓用更低的价钱扯上几尺布裁衣避寒。”

康熙帝笑道:“这就是朕之所意了,行宫什么时候都能建造,但这织造局早一天建成,天下百姓就能早一步受益。”

胤禛钦佩回道:“汗阿玛如此心系天下之民,乃是天下民之福祉。”

康熙帝挥挥手,笑道:“拍马屁的话就不用说了,你将工部理的很好,承德织造局居中调度之事也交给你,务必上心。”

胤禛都应下来。

然后,就掏出一个小玩意儿给康熙帝,他要参“德公爷”一本。

康熙帝接过那个胤禛让奴才从闺女那里摸来的唇膏,奇怪问道:“那个什么德公爷是谁?朕怎么没听说过京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胤禛:“……就是奉恩辅国公德亨。”

是京中那些商贾大鳄们先叫起来的,然后这“德公爷”的名号就这么传开了。

康熙帝研究唇膏的手一顿,居然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问道:“他又怎么了?”

胤禛苦笑道:“就是您手里的那个小玩意儿,他在家闲着没事干,净捣鼓这些玩物丧志的东西了。”

康熙帝惊讶:“朕不是要他避府读书……”

“哦,哦,朕想起来了,他没先生。”

胤禛点头,但道:“儿子觉着这不关他有没有先生的事儿,是他父叶勤,根本就管束不了他,让他在家为所欲为,玩乐度日。”

康熙帝点点头,认同道:“那样的孩子,若不能让他心服口服,一般人的确管不住他。这东西怎么玩儿?”

胤禛给康熙帝演示了一下唇膏的用法,康熙帝用这朱红色的唇膏在一张宣旨上描绘了一朵梅花,笑道:“幽香扑鼻,定会受贵夫人们喜欢,若是放胭脂铺子里,一定能卖上好价。”

你当皇帝时时刻刻都是风雅的呢,似康熙帝这等手里一直都是银子清零状态的皇帝,看着胭脂口红这等东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什么价钱。

然后才是这东西品相如何,喜不喜欢之类的。

胤禛正色道:“男儿立世,当以功名济世为要,他资质不凡,又正是读书、塑养性情的年纪,如何能将宝贵时间浪费在这些脂粉小道之上,岂不是暴殄天物?”

将那一只小小唇膏交给胤禛,康熙帝问道:“你意欲如何呢?”

他也看出来了,胤禛并不是真的要“参”德亨,他应是另有话要说。

胤禛请旨道:“请皇父允许德亨到儿子府上和弘晖一起读书,儿子定勉力教导,不让他走上歧路。”

康熙帝笑道:“朕给他派先生让他在自己府上读书也是一样的?”

胤禛道:“虽说子不教,父之过,但儿子凭心说一句,德亨若是没教好,非其父叶勤之过。德亨与弘晖有活命之恩,儿子为弘晖之父,愿意尽一份心力,扶正德亨成材,日后也好为皇父当差办事。请皇父成全。”

说罢,跪到地上,一叩首。

康熙帝敲了敲桌面,沉吟道:“你之心意朕知道了,那就如你所愿,接那孩子去你府上读书吧。”

胤禛再叩首谢恩:“谢汗阿玛成全儿子。”又看了康熙帝一眼,求恩道:“纳喇氏生养德亨有功,想来也是舍不得儿子三年不见的,儿子请奏,让德亨十日回家看望父母姊妹一次,全其父母子女天伦之情。”

康熙帝让他起来,道:“朕既然已经将他交给你了,这些就都由你安排,只是勿要忘记,他是‘避府读书’,莫要让他乱跑乱撞,枉顾朕意。”

胤禛保证,一定会看好了德亨,这三年里,除了回他自己家看望父母那一趟,都会看紧了他,让他一步府门都出不去。

康熙帝:倒也……也行,那小子是该好好管教管教了。

线不捋不直,孩子不教,不成材嘛。

德亨听到乾清宫太监传来的口谕之后,简直惊呆了,他不确定问道:“真是四贝勒亲自去跟皇上请旨,要我去贝勒府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