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2(第3/5页)
黎尚忽然想到了一点:“那这样的话,唐言硕的罪行有没有可能也受到过施洛辛的引导?”
贺临点头:“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会形成一些小团体,施洛辛应该是其中组织者,他是云城大学的,年长唐言硕几届,和那些自习室里的师弟师妹关系都很好,能够获取到他们的信息。唐言硕初来乍到,想要了解这里的情况,没有比问施洛辛更好的获取渠道了。这样,施洛辛就卖给了自己的学弟好大一个人情。”
黎尚醒悟过来:“他后面知道了白染因此而死,就更能拿捏住唐言硕了。”
贺临道:“假设他是本案的嫌疑人。那他可能在杀害了连轩之后,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他想要警方认为连轩是自杀。于是,他一直盯着群里,警方一加入,就以提供信息为由约我们见面。在我们见到他时,提及了连轩以前就曾自杀的事。”
“他在连轩的储物柜里塞入了线索,为了让这个线索看起来更为自然,他授意了谢琳儿去把那些东西收起来,也许还曾经告诉过她,要把那些东西交给警方。”
“随后他想到了用唐言硕来顶罪,或者说是扰乱警方的视线。他授意了唐言硕,万一警方来问询,就把一切都推到失踪的连轩身上。唐言硕不知道连轩已经死了,只觉得他已经失踪,无从对证,自然会认为这是一个好计策。”
分析到这里,贺临说出结论:“无论是让警方觉得唐言硕是凶手,连轩已经被害,还是让警方得出一个连轩可能是唐言硕的共犯,已经因为自责而自杀的错误结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帮他洗脱罪责。”
他说到这里,在施洛辛的名字上划了个圈:“引导我们做出这些错误判断的迷局,很可能是真凶布下的。他也因此露出了马脚。”
黎尚理清楚了:“而这一切的变数,就是我们发现了连轩的尸体。”
贺临道:“还需要往前推,是谢琳儿。”
正是女孩的那句话,让警方去搜索白玉山,进而找到了连轩的尸体。
这也是整个案件侦破的转折点。
贺临道:“也许是因为愧疚,也许单纯是为了帮助警方,谢琳儿告诉了我们白玉山这个关键信息……我们在那里找到了连轩的尸体,证实他是被人杀害的,这才破开了这个迷局。”
案发的地点隐秘,如果没有这条线索,他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寻找到失踪的连轩。
贺临说着,又从连轩的名字旁引出了一条实线,写下了“遇害”这个结果,最后在施洛辛旁边标了个“嫌疑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是施洛辛的刻意引导,最后暴露了他。
贺临终于完成了这一案的所有推理。
一切,终于闭环。
随后贺临又道:“以上仅是推理,我们现在有现场遗留的血迹和脚印,可以进行核实。把施洛辛叫来问话,就能进一步确认,他是否是我们要找的嫌疑人。”
黎尚问:“但是我还有一件事想不明白,如果杀害连轩的凶手真的是施洛辛的话,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常见的杀人动机是情仇财,这两个人之间没有金钱的纠纷,没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怨,最多是师哥和学弟的关系。
两人都是单身,没有听那些知情人说有什么感情纠纷,也不像是情杀。
他们之间更不存在什么考研的竞争关系,不可能是嫉妒杀人。
连轩刚考上研究生,施洛辛却快要研究生毕业,他为什么要自毁前程?杀害一位无辜的青年?
而且从之前他们查访的结果来看,施洛辛的确曾经在很多地方帮助过连轩。连轩也对自己的这位师哥非常敬佩。
贺临的目光幽深:“那就要等找到他以后,亲自问问他了。”
.
两人说到这里,窗外忽然响起了一阵异动。
贺临和黎尚来到了窗边,在刚才他们完成推理的这段时间里,那些学生们已经在雨中完成了跑操。
孩子们列成了方阵,气喘吁吁地站在了雨中,一个大喇叭响起:“今日背诵古文——《陋室铭》。”
一声令下之后,学生们同时张口,声嘶力竭地背出了那篇文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一瞬间,整个操场从之前的静谧变得沸腾了起来,直至震耳欲聋。
老师们拿着教鞭,穿梭在学生的队列之中,进行考察。他们能够快速分辨出心虚的孩子们,然后抽上一鞭。
只有流利背诵的学生才能够不被责罚。
学生们以声音大为荣,红着的眼睛,高昂的头,张大的嘴巴,颈间膨出的青筋,情绪高昂。
三十个班级,两千余名学生,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听起来震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