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3页)
严真真白日补了一大觉,这会儿醒着,气色瞧着还算红润,襁褓就放在她的内侧,小家伙睡得正香。
庆阳来了,严真真才把襁褓抱到外侧。
庆阳坐在床边,细细端详小家伙的模样,铮哥儿出生时长了一头浓密乌黑的胎发,这孩子的胎发竟稀疏得可怜,但脸蛋要光滑一些,淡淡的眉毛长长的眼缝,嘴唇粉粉的。
严真真:“妹妹瞧着他像谁?”
庆阳:“现在看,好像有点母妃的影子。”
严真真高兴道:“我看也是,王爷非说像他。”
庆阳:“还得长大了再分辨,对了,三哥呢?”
严真真:“他一晚没睡,上午也担心这担心那的,刚刚我看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撵他去前院睡了。”
正说着,秦仁从外面进来了,打完哈欠瞧见妹妹,很是惊喜。
严真真问他怎么不多睡会儿。
秦仁叹道:“好像听见孩子哭了,以为他不舒服,吓得我过来看看。”
庆阳终于在三哥身上看到了几分一个成年男子应有的担当。
家里多了个孩子,兄嫂都挺累的,庆阳在这边吃过晚饭就回宫了,再去给等她消息的父皇母妃请安。
丽妃听说孙儿像她,心中一喜,她的一双儿女,儿子更像皇上,结果废物死了,女儿模样像她,反倒聪慧过人,所以孙儿像她好啊,最好跟女儿一样有读书的天分。
兴武帝:“……”
庆阳:“父皇想好名字了吗?”
兴武帝:“嗯,你三哥懒得不成样子,长子就叫秦锐吧,望他长大后多些锐气,积极为朝廷效力。”
.
等三月下旬锐哥儿满月时,小公主的游记已经轰动了京城,每日都有官员勋贵或富商之家派人去四家官坊门口堵着,只要有印好的《南巡游记》送过来,马上就会被拥堵在这里的众人一抢而空,而京师的各大民间私坊早就看红了眼睛,排着队跟官坊签契书去了。
小公主的几个兄弟姐妹中,永康是最先知道这消息的,因为她很好奇妹妹的书销路如何,提前派人去官坊那边盯着了。
当她知道妹妹的书卖得有多好、街头巷尾又全是对这套游记包括妹妹的赞誉之声,永康的左眼睛为妹妹即将到手的大笔银子红了,右眼睛为妹妹赚到的贤名美名红了,羡慕得她夜里做梦都是她也出了一套书,卖得同样好。
为此,永康进了一趟宫,单独跟弟弟商讨此事:“妹妹能写书,你我也各写一套如何?赚多少银子不重要,关键是皇室子女的贤名不能都被妹妹得了去,你是太子,我是大公主,论贤也该咱们贤过她这个最小的妹妹。”
秦弘才听这话便隐隐有头疼之感,耐着性子给姐姐解释:“妹妹的书是南巡期间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你我久居京城能写什么?且早不写晚不写,偏偏在妹妹的书大卖之后写,明眼人都会猜到你我是图名或图利,仗着皇室子女的身份去著书牟利,父皇绝不会允许。”
想要在官坊出书,必须先得到朝廷的许可,也就是父皇的同意。
永康听懂了,也料到父皇不会答应,咬牙道:“那我把书交给私坊,让私坊为我卖书,不劳父皇费心。”
秦弘急道:“不可,那样父皇会更生气,你……”
话未说完,秦弘猛地捂住脑袋,露出来的半张脸霎时没了血色。
永康慌了,想传御医却被秦弘及时拦住,勉强挤出话语:“别叫御医,父皇若知道,会迁怒你。”
永康心疼弟弟啊,更怕弟弟疼出个好歹来:“那你就这么忍着?宫里有备药吗?”
秦弘闭着眼睛指向多宝阁,上面有个锦盒专门放了缓解他头疼的丹药。
永康双手颤抖地打开锦盒,取出瓷瓶倒出一粒药丸,扶着弟弟吞下。
头疼缓解得没那么快,秦弘出了一身汗,哀求地看向大姐:“别出书,否则你我都承受不住父皇的怒火。”
他的大姐没有那份文采,亦没有为国为民之心,牵强附会只会给皇室抹黑,如此大罪,父皇不会轻饶。
永康满心不甘地应了弟弟。
但她们姐弟赚不到贤名与银子,永康就越发认定父皇偏心妹妹,偏心得都过了头,连父皇给新侄儿取的名字永康都觉得比她嫡亲侄儿的好,秦锐秦锐,多响亮啊,秦铮就闷闷的,堂堂太子的儿子,听起来反倒要居普通王爷世子之后。
所以,咸王府为锐哥儿庆满月时,看着众人极力讨好三弟夫妻的嘴脸,尤其是雍王妃还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外面百姓抢买《南巡游记》的盛况,当着太子夫妻的面夸赞小公主的才气,永康就更笑不出来了。
六岁的铮哥儿看得出雍王妃对小姑姑的明褒、对父王的暗贬,也看出了父王的尴尬与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