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事业红火 印花税上调的规定是今天新鲜……(第4/5页)

但叶薇没有因为央视开出的条件晕头转向,《宝贝星球》第一季播出前没有知名度,所以选择播出平台时,她更倾向于平均收视率更高的央视。

如今有了第一季打下的基础,叶薇不再那么执着于平台,而更看重电视台开出的购片费用以及其他条件。

央视开的价格看着不错,但和其他电视台比起来就不是很高了。至于排播优先考虑《宝贝星球》,这不是应该的吗?

反正离第二季制作完还有很长时间,叶薇就没有急着定下播出平台。

《宝贝星球》的第二季,叶薇原计划制作五十集,但它一集是十五分钟左右,制作周期是两到三周,五十集至少要制作两年,周期太长了。

制作周期长不怕,叶薇怕的是两季播出间隔太久,影响第二季的热度。

三十集的长度就刚好,第一季是去年十月底播出的,第二季则是去年九月初开始制作,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应该能播。

一年时间,原本的观众应该不至于忘记这部动画片。

如今第二季制作已经过半,和几家电视台的谈判也提上了日程。

但重点谈的不是价格,而是排播方式,叶薇想和电视台谈周播,每周末播两集,或者周四到周日每天更一集。

叶薇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每周停更的时间不长,不至于让观众对动画片失去兴趣。又能拉长战线,三十集的动画片,首轮至少能播两个月。

有第一季的经验在,叶薇太清楚一轮和二三轮带来的热度差异了。

不过之前没有周播的先例,所以几家电视台都有些犹豫,但离第二季制作并送审完成还有几个月时间,叶薇可以和他们慢慢磨。

有第一季的成绩在,叶薇相信会有电视台同意她的提议。

而按照计划,《宝贝星球》第二季会在年底播出,不出意外,到时又能给宝贝星球的品牌带来一波热度。

为了接住这波热度,今年宝贝星球店铺扩张速度比往年快,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十家分店开业。

儿童乐园的接待量有上限,但童装玩具的销量没有,随着知名度日渐扩大,分店越开越多,这两个项目的营收也在稳步上升。

相应的,童装厂和玩具厂自然也在持续扩张。

今年上半年,苏浙两地分厂各盖了几间新的厂房投入使用,职工数量也各增加了几千人。

中部省会的工厂扩张速度没有那么快,但也差不多有三千人了,再算上沪市总厂的职工数量,五间工厂加起来,职工已经突破一万五千人。

刚下海做生意那会,叶薇遵循的规则是闷声发大财,但时过境迁,这一规则已经不怎么适用。

这些数据,她非但没有瞒着,还故意透露给了三个区的领导。

并在谈判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透露了后续计划。

她打算今年结束前,将五家工厂的职工扩招到两万人,而剩下的五千人,她倾向于在沪市本地招。

这话后半句不太真,事实上她更倾向于在苏浙两地招人,人工更便宜嘛。但如果沪市本地给的条件够,在本地建厂招人也行,所以她也不算撒谎。

如果公司发展好,明年可能会再招一万人。

嗯,这话就是纯画饼了,截止到现在,万人规模的童装厂已经很大,再扩大规模,如果年底第二季播出的效果没有第一季好,容易产能过剩。

但谈判嘛,该画饼的时候肯定不能嘴软,反正她也没把话说死。

另外,叶薇还透露公司员工增长太快,现在办公的地方早就不够用,所以她有意向盖一栋总部大楼,将公司迁过去。

如果说,叶薇说新建工厂暂定招收五千员工时,三个区的领导还坐得住,五千人的工厂听起来不小,但离他们预想的有点差距。

至于叶薇画的饼,都是老油条,不可能全信,

但得知叶薇有意迁总部办公场地时,他们都坐不住了。

去年宝贝星球的营收就上了十位数,今年宝贝星球虽然没有像熊猫服那么爆的单品,但整体销量涨了不少,再加上店铺数量增加,营收比去年高不少。

十几亿体量的企业,每年光税都要交不少钱。

杨树区千人工厂不少,但大多是国营的,半死不活好几年,能挑大梁的不多,自然欢迎宝贝星球这样能带来大笔税收收入的企业迁过去。

童装厂所在区更不用说,位置比杨树区更偏,区政府也更穷,他们区的领导也是最积极的。

闸北区相对来说比较有钱,效益好的企业也更多,所以就算去年宝贝星球营收暴增,区里也没有特别看重它。

但他们不看重,是因为宝贝星球初创期就迁过来了,得到的太轻松,自然没有那么珍惜。如今叶薇有意向把总部迁走,区里领导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