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拉锯 机械厂这次募集资金确实不算顺利……(第3/5页)

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说,机械厂内部职工股销售如此惨淡,其实有叶薇的手笔在。

叶薇对此并不感到心虚,机械厂缺的资金,她有,也愿意投进来,所以厂子不会因为她的故意为之而筹不到资金倒闭。

至于她的加入,可能会导致厂里领导放弃制定认购任务,继而导致机械厂很多职工无法像去年认购证一样,发一笔横财,她就更不会觉得羞愧了。

首先,没有她的加入,厂里领导也未必真的会制定任务,强迫大家认购。

其次,虽然去年厂里成功强制职工用认购证抵过半个月工资,但半个月工资多的也就两三百块,而这次厂里却打算逼大家认购五千块的员工股。

去年沪市平均工资才三百多,四千块,是绝大多数人一年的工资。

在拿出四千认购股票,和辞职去找其他工作之间,如果是去年,机械厂经营刚遇到困境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犹豫。

但一年过去,大家想法已经变了,今年机械厂的职工明显不像去年那样排斥下海做生意,或者去私营厂工作。

这种情况下逼大家做选择,叶薇相信大多数职工会倾向于辞职。

所以说,不管叶薇有没有横插这一脚,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甚至有了她的介入后,原本不看好机械厂未来发展的人,可能会改变主意参与认购。

因为按照弹幕的意思,这次机械厂实打实地募集到了五百万资金。

十天过去连五十万资金都募集不到的机械厂,却奇迹般地在时间截止前募集到了五百万……

虽然这么说有点厚脸皮,但叶薇确实认为她很有可能是那个变故。

话说回来,叶薇的计划没有人知道,所以筹备小组的这些领导都很愁,毕竟他们不像基层干事只认购了两三千股股票。

小组里随便一个中层领导,认购数量都在一万以上,像副厂长、总经理这级别的领导,最少都认购了三四万。

他们工资虽然不低,但三四万也要存好几年,哪怕去年发了笔横财,拿出这么多钱投进机械厂也够肉疼的。

而他们舍得拿出这个钱,也是因为机械厂窟窿看着不少,但这次转产生产出来的电饭煲质量确实不错。

电饭煲刚生产出来想送到各大百货商场,都需要他们打电话托关系,如今才几个月,百货商场就主动打电话来预定了。

后续厂里准备生产的电风扇和电冰箱利润更高,如果都能这么顺利,机械厂起死回生指日可待。

谁也没想到,机械厂会倒在起步阶段。

好吧,事情还没有糟糕糟糕到那地步,就算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再想想办法,机械厂也不是不能活。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投入那么多钱,他们或许还能冷静看待问题,可现实是他们中甚至有些人把全部存款都砸进去了。

万一机械厂就这么倒了,他们工作这么多年攒的钱就都没了。

又一次小组会议,有人再提制定认购任务的事,而且这次提议的不是肖副厂长,而是其他领导。

在他提出这个办法后,会议室里没像上次那样起争端,其他领导要么开口表示同意,要么点头表示没意见。

很快,除了基层干事,会议室里只剩下厂长没有点头。

【等等,这发展,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啊?如果机械厂真搞强制认购,还能有份额留给女主?】

【就算有份额,有认购限制,女主最多也就能买五万股吧?】

【谢超怎么还不表态?他到底在想什么?】

【好紧张……】

……

紧张的不止弹幕背后的人,叶薇也攥紧了双手,否则她真怕自己忍不住,举手表示只要厂里放开认购限制,她愿意认购两百万股。

虽然她现在举手,厂里这些已经开始琢磨歪门邪道的领导八成会同意,但这会显出她的急切,让她陷入被动。

所以就算她迟早要跳出来认购,合适的时机也绝对不是现在。

会议室里不知安静了多久,在厂里领导逐渐躁动,希望谢厂长能表态时,他开口了:“如果制定任务,你们认为平摊到个人头上应该是多少?”

没有人说话。

谢厂长问:“四千?还是四百?”

“四百……是不是太少了?”有领导迟疑问。

谢厂长又问:“那你觉得,制定四千的任务,员工们是更愿意花钱,还是辞职?”

在很多领导看来,员工辞职不是坏事,机械厂现在的问题除了外债多,还有人员冗杂。

改好的生产线就两条,安置百来人已经是上限,直到今天,仍有近千名员工无事可做。

要是他们不干活不用给开工资也行,但这是国营厂不是私营厂,开不了工是厂子的问题而不是职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