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这次的高考是十年来的……(第3/5页)

许明月当了多年的公社书记,临河大队的人还是习惯性的喊她许书记,也依然将她当做带领家乡百姓发家致富的公社书记。

就连已经不管事的老校长,都拄着他的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了许明月家,听着这事。

许明月见这么多人都来了,让阿瑟去把住在她家不远的叶冰澜和许金凤也叫了过来。

江春水就直接说:“许书记,我听凤台也说了一些,这个钱肯定不能由许书记您出,我看就按许书记建议的,以后以大队部的名义,每年向临河中学捐赠两百块钱当奖学金,给考上大学的学生,你们看怎么样?”

临河大队有好几个厂,尤其是茶厂,效益一年比一年高,随着五公山公社的茶山种的茶叶也都进入了盛放期,茶厂的茶叶较之五六年前,几乎翻了一倍,每年给国家带来的外汇收益就超过了五百万漂亮币,成为本地的税收大户!

临河大队的大队部自然也富得流油,不然也禁不住临河小学这么多年的免费还倒贴工资倒贴糠米。

还是太有钱了!

大队会计他们自然是没有意见。

许明月道:“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建议。”

当公社书记,和没当公社书记,许明月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跟过去都不同了。

过去的建议,带着点不用质疑的命令式,现在的建议则是真的建议。

可她一发话,临河大队的干部们还是条件发射的闭嘴,认真倾听。

许明月见大家都看着她,也不卖关子,说:“随着高考的恢复,今后国家必然会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纵观历史,文教都会成为地方官员们的政绩之一,以史观今,想必这一点并不会改变。”

众人听着许明月的话,点头,尤其是江春水,这是他过去从未考虑过的方向。

他还年轻,才三十岁出头,还有大好的未来,自然听得更加认真些。

许明月道:“古代学子考中秀才、举子和进士,官府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现在还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里的评书都听的少,过去十年,连唱戏的戏班子都没了,罗喻义他们懂了,可在场的本地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无奈地说:“我建议啊,给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分男女,身上都披上大红花,叫上锣鼓队,一路上敲锣打鼓的送学生们回他们大队,回他们家,当着他们大队的所有人,送上奖学金,恭喜学生的父母为祖国培育出人才,是英雄父母!祝贺他们大队的大队支书大队长,培养出了大学生!”

“这个好!”在场的年纪最大的大队会计激动的一拍桌子!

他家映荷今年也参加了高考,那个什么孙萱草都考上了大学,没道理他家映荷考不上!

想到到时候他家映荷身披大红花,在全大队的见证下,他成为培养出大学生的英雄父亲,大队会计激动的脸都红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座的人一致好评!

现场除了许红荷和方平安夫妇俩的孩子还小,距离考大学还有几年外,大队支书江春生的儿女还有两年也要考大学了,罗喻义和叶甜更是今年的考生,还有许凤台的女儿许小雨,今年也参加了高考,不管考不考的上吧,反正是去考了!

身披大红花,在全大队的人面前接受表扬,不光表扬学生,还表扬他们的父母,这样的荣耀,只要是有虚荣心的人,都拒绝不了!

至于许明月这个也参加了高考的人,此时的人都陷入了自家孩子考上大学身披大红花的荣誉当中,把她这个滥竽充数的人给忘了。

接着就是众人商讨具体细节!

关于许明月提出的吹锣打鼓,众人的意见又不一样。

本地的锣鼓队,一般是用作丧事。

“用锣鼓队会不会有点不吉利?”大队会计提出反对意见。

他年岁大了,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的年代,年近五十岁的他,已经是相当长寿的了,自然有些忌讳。

“丧事什么丧事?”已经老态龙钟的老校长杵了一下拐杖:“我一个半截身子都入土的老头子都没说话,轮得到你们说不吉利?”

他无条件的支持许明月,对许明月说:“你继续说!”

罗喻义没见过本地的丧事,这十年中,禁止一切封建迷信,喜事丧事一切从简,他也只在当年晁立伟他们去深山里抓流氓罪的流氓犯们搞批斗的时候,听过本地的铜锣声,所以并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的想法,点头赞同说:“我也支持许书记的意见,在我们那边,办喜事也会敲锣打鼓。”

叶甜也举手说:“可以用欢快一点的音乐嘛,比如《赞歌》《东方红》就很好!”

叶甜的话立刻得到了闫春香的赞同,如今她也是学校主力培养的下一代临河小学校长,现任临河小学教导主任:“《打靶归来》也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