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乍一看叶冰澜和叶守成……(第3/5页)
原本只需要给她安排两个民兵就够的,但叶冰澜毕竟只是个妙龄少女,让她单独和两个民兵一起行动,许明月也会担心路上孤男寡女,叶冰澜会有危险,这才又安排上了许凤潮夫妻俩。
许凤潮一直跟着许明月,如今都已经是民兵排长了,并且在蒲河口收到重用,但他的妻子嫁给许凤潮后,已经一连生了三胎。
若不是路上还需要一个知根知底的女性陪着叶冰澜,许明月也实在找不到可用的人了,许明月也不会让许凤潮的妻子陪着去。
许凤潮的妻子也不是本地人,而是许凤潮母亲那个县的人,大约也是他外祖父那边的关系介绍的,圆脸,不到一米五的小个子,皮肤白净,和生的高大黑壮的许凤潮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黑一白,对比十分明显。
且她基因十分强大,生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长得像许凤潮的,全都是和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生下来都白白净净,小小一团,圆头圆脑跟个白嫩嫩的汤圆一样,连身高都遗传了她,最大的姑娘如今都九岁了,还依然矮矮小小的一个,如今已经上了小学,人倒是机灵。
不知道她是不是和许凤潮还有血缘关系,他们的二子都六岁了,看着跟两三岁大的孩童一样,整日流着个长长的鼻涕,许明月碰到过几次,十分邋遢,看着似乎是智力发育缓慢,至于最小的,才三岁多,如今还看不出什么来。
许明月知道这些,还是听老太太私下和她说的。
老太太他们的屋子和许凤潮家隔了不到五十米,住在一起,两家的孩子年龄又差不多大,难免就在一起玩,可惜许爱国并不愿意和许凤潮家的大儿子玩,两个小的倒是常在一起玩,见的多了,有阿锦小时候六七岁的聪明劲做对比,老太太觉得,大伯老二家的大孙子,怕不是个‘傻子’,还感叹地和她说:“还好小的那个看着不是个傻的。”
不然要是一连生出两个‘傻子’来,不光许凤潮夫妻俩要遭罪,他们的大女儿今后估计也要被娘家兄弟拖累死。
临河大队大年初一就用大喇叭通知了招人建厂,大年初二各家的媳妇们回门,告诉了各个村子临河大队又要招工的消息。
现在十里八乡,谁不知道临河大队富庶?消息一传出去,当天就有很多山里,甚至和平大队、建设大队、石涧大队,甚至更远的石门大队、山前大队等很多人来应聘,他们不光是自己过来,有的甚至把家里的十七八岁的小辈们一起带到了临河大队。
一方面想看看能不能让自家小辈勾搭个临河大队的姑娘回去,一方面是想等厂子建好后,他们的小辈能不能优先在临河大队的厂子里招工。
一旦当上临河大队厂子里的工人,用本地人的话说就是:“那以后就快活了!”
简直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除了这些来做工的人外,五公山公社的徐书记,石涧大队的丁书记,建设大队的汪书记、和平大队的吴大队长等等,很多干部也都来了临河大队,学习经验。
若说早几年还有看不起许明月一个女人的意思,随着临河大队一年一个大变样,一年好几个厂子的开办,他们现在哪里还敢有一丁点看不起她的样子?全都收起了他们原先作为男人的傲慢和自负,过来学习和请教。
五公山公社徐书记和石涧大队丁支书是因为去年都带着他们各自大队种了茶叶,马上要到今年采茶的季节了,到时候看他们大队种的茶叶,临河大队的茶厂能不能收。
至于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建茶厂,茶厂的建立是要上面审批的,即使他们建了茶厂,若没有后续的销售渠道,最终也不过作为市场上最为廉价的散茶去卖罢了,那和直接卖给临河茶厂统一分配有何区别呢?他们又何必再开办什么茶厂呢?
他们没有周县长和江副县长在上面顶着,即使开办茶厂,也是给吴城革委会开的,遭受过前五公山革委会主任王根生迫害的徐书记和丁支书都恨死了革委会,又岂会愿意给革委会做嫁衣?
况且去年开会的时候,许书记就说了,五公山公社若是也种茶,水埠公社全收。
至于其它大队的大队长、大队支书们来临河大队,则全都是为了开春种茶的事情来的。
他们倒是全部都会种茶,但种茶的方式、水土、品种、炒茶的方式等不同,炒出来的茶叶的口感也各不相同,一方面他们来临河大队想要学习临河大队先进的种茶经验,毕竟临河大队的茶山在十里八乡都十分有名;一方面他们也想来临河大队找许书记问问,如果他们大队也种了茶叶,临河茶厂收不收他们种的茶。
一时间,来临河大队的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