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许家两兄弟决定好了后……(第3/4页)
当然,不光有小罐,也有大罐,可苏婉英笔下设计的最大的茶叶罐,最多也就能装个两三两,讲究的就是一个精而细。
他们生怕许明月不采纳他们的想法,两双眼睛全都怯怯的看着许明月。
实在是他们的这种思想,极其不符合现在社会的主流,一个搞不好,等待他们夫妻的,就又是一顿批斗!
这要不是遇到的人是许明月,他们又担心他们的女儿插队到乡下来,适应不了这么高强度的农活,想要在许明月面前有些用,以后能有机会帮助到女儿,他们夫妻俩是绝对不会出这个头的。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话来说服许明月,没想到许明月看到苏婉英的设计后,却什么都没说的就点头,收下了那些画说:“你们两个准备一下,明天让许凤翔带你们去邻市陶瓷厂,需要什么样的瓷器,多大的尺寸,你们和瓷器厂的工人沟通,另外,外面的包装盒,你们夫妻一起找木匠那边沟通一下,暂且先定个五百个吧。”
她也不敢定多,并不是他们把包装好的茶叶交到国营的对外贸易公司了,对外贸易公司就会采纳。
许明月也是冒了风险的。
确定了茶叶包装的事,许明月就没再蒲河口多待,回到临河大队,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又奔水埠公社去了。
一段时间没去水埠公社,水埠公社真是大变样了。
首先便是干部宿舍。
水埠公社的干部宿舍建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水埠公社老一批的干部,基本上都分到了房子,反倒是后来考上的年轻干部们,只能住在原先的老宿舍里,饶是如此,对这个时代缺住的他们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去处了。
许明月的房子许金虎早就安排人打扫干净了,按照许明月的要求,墙上都刷了大白石灰,打了一整面墙的顶天立地的柜子,有了大面积的储藏空间,房间主体是一室一厅,里面是卧室,外面是不大的小客厅,没有厨房和洗手间,要是以后孩子想跟来住,房间还能再隔一间出来,基本上能满足这个一年一家三口到四口人生活。
他自己的房子就在许明月家房子楼梯的对面,都处于这一排宿舍的最中心地段。
得意的带着许明月看完分给她的干部宿舍,许金虎又带许明月去了乱葬岗。
不得不说,许金虎真是干实事的好手,执行能力超强,只要是分给他的工作,几乎不需要你操任何心,他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
之前还是荒坟野岭般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水泥路,因为这条水泥路的建成,原本嫌弃这里荒凉又阴森的水埠公社的人,反倒嫌弃起了公社主街的那条被拉煤的大货车,轧的坑坑洼洼又黑又泥泞的主路,日常行走,情愿绕路走这边的新路。
这样一来,偏僻又阴森的荒坟区,反而因为走的人多了,也多了些人气,显得不那么阴森了。
只是晚上从走这里的人依然很少。
另外就是烈士陵园那边。
因为通了下面乱葬岗荒坟区的这条路,原本要走主街区去烈士陵园的路,距离缩短了一些,可以通过乱葬岗的这条水泥路,直通往邻市方向的堤坝路。
两人一边走,许金虎就指着下放已经收割完,已然种上了油菜和冬小麦的大片农田说:“你不是在临河大队搞了个稻田养鱼吗?我看了后觉得也不错,就安排了这边也搞了稻田养鱼,都在竹子河边上,没道理大河以南能搞,大河以东不能搞是吧?”
他在说这些话时,嘴巴笑的咧出一口大牙来,原本显得有些凶狠的眉眼都笑弯了,很明显,稻田养鱼这事在大河以东的这些大队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他一边走,一边眉飞色舞地说:“哎!你还别说,就这么大块稻田,那么点水,居然还能养鱼,每亩稻田居然还有百来斤的鱼。”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好像也增加了。
虽然每亩的产量高的有限,可整个水埠公社下辖二十个生产大队,哪怕并不是每个生产大队的田都靠近竹子河,适合稻田养鱼,可依然有大部分生产大队的稻田,都养上了鱼,数量一多,多出的产量称量出来,也足够让许金虎感到惊喜和惊讶了。
除去要交到上面的公粮,每亩稻田的产量都比往年高了百分之十左右,再加上每亩稻田里产的百八十斤的鱼,至少今年,整个水埠公社的社员们,都能过上一个肥年了,这让他如何不感到高兴?
这要没他许金虎力排众议,压着下面哪些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们搞稻田养鱼,他们能有这产量,能吃到鱼?
也正是因为今年大河以东的稻田丰收,又多了许多的渔获,这才有了大河以东现在的油菜种植和冬小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