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他们这些人中,有三分……(第3/4页)
宿舍才建了一层,但大致户型已经出来了。
为了取水方便,许金虎还特意叫人在宿舍前面打了井。
许明月看到许金虎两眼放光的模样,知道他是嫉妒江天旺当初督建了临河小学和水电站,升为了副县长高他一头的事。
别看只是公社书记升为副县长,这一步的跨越可能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做到的事,更关键的是,到了副县长这个职位,江天旺就可以带着他全家人实现户口上的“农转非”,这才是许金虎酸的最主要原因,他小闺女许红荷还是个农村户口,想把她往城里嫁都不好嫁。
他自己除了每日与吴城派下来的红小兵们斗,实事没干几件,现在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房子’在了,哪怕意义没有临河小学和水电站的影响大,也足够他高兴的了,带着许明月就来到了五百米外的新宿舍。
许明月自然是把许金虎一顿夸:“也多亏了公社里有二叔坐镇,我在大河以南才能安心带大家搞生产,公社也能这么平静,还是二叔会做事,这么短时间,宿舍就建的像样了,这要是一般人,哪里能调度得了这么多人?”
她一番话,把许金虎夸的肚子都快挺了起来,自得地说:“那是,要不是有我在前面顶着,就凭老江那家伙,能做出什么事?他也就是走了狗屎运,才让他到了城里,要没有我在后面帮他公社守的安安稳稳的,他哪里能升官?要我说,就他那个副县长,少说也有我的一半!”
许明月就笑。
许金虎又带着他去看公社的路面建设。
对于这条路的建设,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要说动公社居民的迁坟问题。这里虽是乱葬岗,却也有不少正经坟茔是在这里的,有些坟的历史可能都有一两百年了。二是人手不足的问题。
本来不论山里山外,都是有强制挑堤坝任务的,还要开荒种茶,又要建干部宿舍,一个个的工程,到处都需要人手,现在还要修路,水埠公社的人手自然就不够用。
修路的进度就慢下来了,远不如干部宿舍的建造速度快。
许金虎搓搓脸,他人就是再霸道,也没有强制让人家迁坟的。
许明月心念一动,忽地就想到一个主意,说:“如果是让他们把坟迁到烈士陵园旁边呢?”
就在水埠公社去邻市方向半个小时脚程的地方,有个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三年,也是今天许明月他们行船过来时,绕路经过了那里,她才想起来前世读书,每年清明节都要去那里祭祀革命先烈。
“咱们公社不缺水泥,今年水泥厂也在扩大规模,二叔,您看能不能把烈士陵园一起提质改造一下,现在那边的地全部都是荒地,方圆十几里都没什么人,坟迁到那边后,也都用水泥好好建造,还会有人不愿意?”
许金虎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他想的让人迁坟,真的就是什么补偿都没有,让人往更远更荒凉的地方迁,愣是没有往烈士陵园的方向。
这也不能怪他,大河以南距离水埠公社又远,又一直隔着大河,道路不通,在大河以南,一直以来就没有祭祀烈士陵园的传统和习俗。
而许金虎当上蒲河口主任和公社革委会主任后,已经全国性的破除封建迷信,清除旧习俗之风就在这几年就达到了高/潮,别说烈士墓了,就是想祭拜一下自家老祖宗的墓,都要偷偷摸摸,被抓住了都要是拉去批斗的,那里的烈士墓,经过这几年的无人问津,荒芜的都快人野墓了。
这时代也没有什么烈士陵园的说法,就是一个石碑,非常的简陋,要不是石碑上面还刻着‘新四军七师成立’‘渡江战役’的字样,很多人都快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需要祭拜的烈士墓了。。
许明月要是不提醒许金虎,许金虎哪里还会记得那里还有个烈士墓?
许明月便提出建个更大的烈士碑,将烈士们的名字全都刻到石碑上,那些迁出的坟也都好好休整,今后祭拜烈士也好,祭拜祖先也好,陵园就在一块儿,祭拜起来也方便热闹。
是的,热闹。
即使是对待已经去世的老人,在当地习俗中,也讲究一个热闹,最怕的就是无人问津的孤坟,那在本地人严重是最可怜最凄凉的。
许金虎摸了摸他的脑袋瓜子,有些感慨地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咋啥主意都能想得到?”
这样一来,迁坟的事解决起来就会快很多,当地人也不会排斥这事了,毕竟是埋在英雄的墓碑旁边,被英雄的英魂守护着。
两人说着,脚步就不自觉的往烈士墓那边走,路过公社大院的时候,许金虎从里面推了个自行车出来,还喊上了孟福生,孟福生带上了许明月,三个人往烈士墓的方向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