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白杏听到外面的动静,……(第3/4页)

许明月只将这些信息都一一记录下来。

重生到这里这么久,她去过大山最远的地方,就是石门大队赵家村,她外公家,她前世的外公家实际上都还不算山里,而是界于山里和山外交界的地方,过了那道天然的,有两座悬崖峭壁一样形成的居室的峡谷,里面才算是山里,石门大队外面,实际上还是有大片的荒地,解决了灌溉问题后,如今形成的良田的,虽然石门大队也和临河大队一样,周围都是矮小的山。

那样的深山,即使她一个本地人都不敢随便进,这些城里来的知青们,却因为时代问题,被插队到那些地方。

前世许明月看过一部讲述城里知青下乡的电视剧,叫什么《那山那水那方山水》,讲说了一群男女知青在那群山环水中,怀孕、生子、丧命、养娃、反抗、拼搏,最终熬到了七零末,又千难万险回城的故事。

可现实远比电视上能够上演出来给人看到的,要残酷残忍的多!

这些山里分布的信息,她其实可以直接找五公山公社,问现任五公山革委会主任陈正毛,可陈正毛一个山外人,一个大河以东炭山出来的书记,他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山边,估计就是临河大队他老丈人许金虎家,他接触过的最靠近山边的人,大约就是五公山公社书记徐书记。

问他可能都不如问徐书记。

还有一点,并不是每个本地人,都会帮着外地知青来抓本地人的,本地山里缺少姑娘,缺少女人,对很多本地干部来说,这些外来的城里姑娘们,就是国家看他们大山里的男人没媳妇,专门给他们送媳妇来的!

有了这些城里来的姑娘,山里就会少了很多光棍,多了很多人口。

人口,在这时代,也还是政绩之一呢!

这事想要解决,她可以请陈正毛帮助,却不能用五公山公社的人。

这就好比,很多被拐卖的女人,逃出来,却不能打电话给当地的公安局报警,是一样的道理。

许明月脑子里稍一思量,就已经有了主意。

想要进山抓人,就只能用蒲河口的人,蒲河口的民兵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个就是蒲河口周边几个大队的本地人;一个是大河以东,最早就是公社武装部的民兵,和后来招人时,通过这些民兵传达回去的消息,又从大河以东过来报名的人;还有三分之一,是当初逃难来的本地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和深山里没有什么牵扯。

但用这些人也有一个弊端,他们不熟悉山里的路,没有一个本地向导,容易出事,所以她还要向常腊梅问清楚,山里有没有对她们心怀善意的人,或者私下悄悄帮助过他们的人。

要是能有向导带着,也会方便很多,再不行,还有一个方法,引蛇出洞。

这个时代是有政策的!

最能将里面的人吸引出来的政策,就是挑堤坝。

这是时代的大方向,大政策,不分山里山外,家家户户都要出劳动力来挑的。

只要能将山里面的壮劳力们引出来,再逐个抓人,让他们相互指证。

张医生听着堂屋里没什么动静了,这才推着后门进来,笑呵呵地问:“谈完了没?到午饭时间了,吃点东西再聊!”

许明月和白杏都是孕妇,白杏刚才在厨房,她先弄了点东西给白杏垫吧了一下。

白杏现在的情况,明知道她营养不良,还不能给她使劲补,要是把肚子里的孩子补的太大了,到时候生产就会更加危险。

她不来提醒许明月,许明月还不觉得,被她这么一提醒,还真饿了。

今天因为家里有客人,张医生做了个蒜薹炒腊肉,腊肉放的不多,切成薄薄的晶莹剔透的片,光是那有人的肥油的味道,就足以引的常腊梅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看着薄如蝉翼的腊肉片,眼睛根本挪不开。

可许明月明明很饿,可一闻到菜的味道,又不行了,生理性的呕吐根本止都止不住,为了不影响她们吃午饭,她连忙跑到院子的墙根下,对着墙根就是吐酸水。

早上吃的那点,早就消化完了。

张医生也连忙跑出来拍着她的背,心疼地对她说:“唉,再熬一熬,熬过前三个月,后面就好了。”

常腊梅也跑了出来,张医生回头招呼她:“你回去看着白杏,我来照顾许书记就行!”

白杏其实很乖,她的疯不是打人,也不是摔东西砸东西,而是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应激和害怕。

“哎!”常腊梅也怕白杏在许书记家,给许书记带来什么麻烦,也连忙赶回去。

许书记家桌子上蒜叶炒腊肉的味道勾的她馋的不行了,却硬生生忍着!

白杏却已经是本能的吃了起来。

常腊梅小声的想叫白杏等一等张医生和许书记,白杏明明馋的要命,还是乖巧的放下了筷子,朝常腊梅憨憨一笑,看的常腊梅又是心酸又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