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双章合一(第3/4页)
故而,庆王妃倒是愈发看好舍娘了,再不说江都郡主之前就和舍娘关系不错,听舍娘说起襄阳风光,沿途故事,都听的津津有味。
只有辅国公夫人生气,她之前因为儿子跳下河去救了杨茉,以至于杨茉说亲给她儿子了,她还觉得捡漏了,现下,杨布政使准备致仕,杨茉的爹这么多年也就是个二世子,反倒是儿子李琼起初同她说过的裴舍娘,人家嫡亲祖母和襄王府有关系,父亲三十多岁就是知府,才貌俱在杨茉之上。
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要舍娘说这真是世事变幻,总是提醒人,有时候不要只在意脚尖上的那点事情。
裴霁是清明节之前到家的,庾氏好一番关系,又道:“你四妹妹如何?说起来这都快一年了,我们也是担心的紧啊。”
“四妹妹挺好的,我看妹夫对她挺宠爱的。”裴霁见过丽娘几次,见她一次比一次打扮贵气,说话也和以前有点不同了。
庾氏这才放心:“我只盼着她早些生下个孩子,有个依靠,我才放心啊。”
裴霁的亲事很顺利,甚至连庆王妃都亲自过来观礼,庾氏总觉得都有些不真实,最终庆王妃拉她到内室,和她
确认了亲事。
上次杨茉那回还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这次却是庆王妃直接确定,还要提前先开始走流程,“等出了孝期之后,咱们再定成婚的日子。”
舍娘也从芙蓉手里收到李琚的一封信,她看了之后,见李琚信上写了一首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这是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上阙,抒发的思念之情。
舍娘一看就笑了,果然等晚上,庾氏就告诉她说庆王妃亲口定下此事。
“不管女儿喜不喜欢她,这才是真正求娶的态度。”不是让女方上杆子,而是决定了要娶,就把自己家人搞定,搞定了家人,才给她写这封信。
如果真的那么爱争宠,她还不如嫁给皇上或者东宫呢,那还争的有点意思。一个王府,从次妃升正妃,王爷说了都未必算,还得让上头同意,那争的没意思。
庾氏松了一口气:“原本想着庆王那边如果没有音信,等你哥哥成婚后,咱们也有几个人选。没想到庆王府这般说,我的儿,娘也是为你开心。”
按察使的老二,读书很是不错,按察使夫人人也和气,再有金陵严家老四,亦是世家豪族,叔祖做过首辅,长兄刚入阁。
这都是极好的亲事,也不辱没舍娘。
但显然现在就有更好的了,世袭罔替的庆王世子,一步到位了。
李琚是个有心人,这件事情过了明路,他也不算放下心来,因为前世家中也是定好杨茉,但朝廷却突然下旨赐婚,这辈子便不能这样秘而不宣,还是得快速定亲,到时候即便圣上下旨,他们也有说法。
现在的他,似乎开始擅长去说不,去反抗了。
倒是郡主对李琚道:“哥哥,裴姐姐回去吃喜酒就吃的不来了,她那日还说要同我一起做襕裙的?”
“她这些时候没功夫过来呢。”李琚拿了个小橘子在手里抛来抛去。
郡主狐疑:“她有没有功夫,你怎么知晓的?”
李琚索性岔开话题:“过几日,是三伯的生辰,虽说他爵位没了,但终归是一家子。到时候你还要提醒娘一声。”
话题被李琚带着跑了,郡主还没发现,等他走了,郡主才反应过来道:“什么呀,三伯关这个什么事儿。”
大人们都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但碍于孝期,就没对外宣布,只说出孝后立马定亲。
因此,庾氏这边也就只是暗地里备嫁妆,并没有写信告诉亲友们,倒是花太妃那边,借着中秋送节礼,让人送了一封信过去,花太妃并没有觉得自己努力付诸东流,反而笑着一拍大腿:“好好好,这才是我的好孙女儿了。”
能靠自己的功夫,直接拿下庆王世子妃的位置,这才是有本事的人。
自然这些对于舍娘是后话,哥哥成亲之后,新嫂嫂黄氏就开始在庾氏这里晨昏定省,新妇一个月的规矩,她也不好说什么。
黄氏个头娇小玲珑,虽然出身军户人家,但其父科举在二甲之上,因为与裴家乃是同里之人,倒是比别家亲近,一手面食做的极好。
舍娘正吃着她做的油泼辣子面,忍不住道:“嫂嫂,怎么你这辣子如此正宗,我们从老家带来的东西,没几日就上霉了,南方的天气太潮湿了。”
“这是家中亲戚送的,我们从河东带来的东西也是放不住。”黄氏道。
舍娘听说这位嫂嫂也识得几个字,但是的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且不说厨艺女红,就是说话行事也自有一股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