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5页)
宋显嘿嘿笑:“出意外的不是我,我没事的。当时刚搬完家,大家都挺累的。你刚进梁王府做事,每天操心的事儿更多。我就想着没必要说出来,让你们白白担心。”
“阿爹这般关心我,我很开心。但其实不管多少事,我都能应付得来。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阿爹一定要告诉我。”
宋寒承耐心温柔地引导宋显答应他的话,宋显果然干脆地点头应好。
宋显去忙活做晚饭了,宋寒承带着笑意的眼神却渐渐冷了下来。
刚刚宋显的讲述很简单,宋寒承从中收获到的信息量却很大。
怎么这么巧,宋显种的田刚好毗邻长水郡主的田?
那块田是他吩咐李宣去安排的,当时他讲明了要土壤肥沃、安静且安全的地方。
李宣失责了。
当晚,宋寒承就在城北殷巷的宅院中见了李宣。
“的确是卑职自作主张,将宋叔的田安排在了雷庆的田旁。”李宣说这话时,底气很足。
他停顿了片刻,见宋寒承没有说话的意思,连忙躬身对宋寒承谦逊作揖。
“大公子有所不知,这雷庆正是您三拜却闭门不见的雷寂子之孙。雷庆母亲是长水郡主,梁王的亲妹。与他们二人套近关系,必定对公子的谋划有所助益,所以我就做了这样的安排。”
李宣解释完这番话后,心中还有点小小得意,等着大公子夸赞他会谋划。
躬身等了半天,李宣没听到大公子出声,有点纳闷。
他抬头瞄了一眼,见大公子坐在上首位,人矜贵如神君,眼神冰冷,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李宣心里猛然咯噔一下,大公子这明显是生气了!
这一瞬,李宣突然想起了李大郎对他的警告。
越这样想,他越慌,心里开始没底了。
“你还以为我不知道什么,都说出来听听。”宋寒承突然开口,声音徐徐,朗若清风。
然而,这悦耳的声音只叫李宣绷紧的心弦剧烈发颤。
他再迟钝也听得出来,大公子在讥讽他。
是啊,大公子秉枢要智 ,明鉴万里 ,他怎么会不知道雷庆是雷寂子的孙子?他一定知道的。
大公子没对雷寂子的家人们下手,肯定揣摩过雷寂子这人的性情,晓得对方也是一位通幽洞微的智者,不能以讨好普通人的手段去敷衍他。
天呐,他为什么会这么蠢,自以为是地擅作决定!
李宣吓得头冒冷汗,扑通跪地,给宋寒承狠狠磕头赔错。
“听说你在三弟那边也犯错了。”
宋寒承敛眸饮了一口茶。
屋内又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颤颤巍巍跪着的李宣,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感觉现在自己整个人就坠在一根线上,身下是万丈深渊。大公子的下一句话,就决定了这根线到底断还是不断。
“大公子,我错了,求您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我发誓我一定会改过,绝不擅作主张,今后一切都听从公子们的安排。”
“这话我听过太多次了。”
宋寒承抬了下眼,让人把李宣拖出去,他不想再听这蠢货出声。
一群草莽,难教成才。
从矮子里拔大个,始终是矮子。
这就是他为何一定要拜访雷寂子的原因。
雷寂子广收门徒,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当之无愧的圣师。
七国之中有诸多英才都曾师从于他,铭记他的教诲之恩。若能得到这些人帮助,他未来的路将是坦途。
如今李宣却将这一切都搞砸了。
雷寂子若得知宋显是他的父亲,他孙子雷庆中毒时刚好被宋显所救,必定会思虑这巧合中是否存有阴谋。恰巧那条河原本没有毒水蛭,在这段时间突然出现了毒水蛭,想让人不阴谋论都难。
看来雷寂子这条路是走不通了,要另想办法。
宋寒承踱步回家的时候,已是深夜。二弟和三弟都睡了,只有阿爹的屋里还亮着灯。
宋寒承悄然走进屋时,发现宋显不只给他留灯了,人还没睡。
宋显正临窗执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宋寒承靠近去看,瞳孔瞬间放大。
宋显听到动静后立刻放下笔,笑着对大儿子道:“你回来了?饿不饿,我去给你冲碗鸡蛋羹或煮碗面?”
宋寒承擦过宋显的肩膀,拿起宋显刚才用过的毛笔,声音有些激动地问宋显:“这笔从哪儿来的?”
宋显怔了下,看着宋寒承手里那根毛白笔,想了想。
“哦,在长水县时,一位老丈送的。”
宋显跟宋寒承详细讲了那天经过:“那天我着急想把肉干送给你,就疏忽了你三弟,让他独自在街边守着几袋子粮。孙三德见状起了歹心要欺负你三弟,是这位老丈出手帮忙解了围。后来我就把没送成的肉干给了他做谢礼,他就回赠我一根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