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3页)

一面说话,一面轻轻蹭着他的胸膛。

陈允渡抬手,轻轻搭在了她的肩上,有一下没一下的轻拍,“没有,在脑海中想题。”

他嗓音温和,把她当成了小孩在哄,“睡吧,我在这儿陪着你。”

许栀和的困意渐浓,她有话想要与陈允渡说,但此刻脑袋昏昏沉沉,她想不起来自己准备说什么来着,只好贴着他的胸膛说:“想完记得抱着我,每次你抱着我都睡得很安稳。”

陈允渡应了一声。

……

如许栀和所说,后来陈允渡抱着她,嗅着她发间浅幽的香味睡得很安稳。

但太过安稳的后果就是,他没能自己及时醒来。

门外的方梨的王维熙正在猜拳,谁输了谁去叫人,三局下来,王维熙认命地耷拉着脑袋,走到了正堂的帘子外,伸手敲了敲,“姑爷,姑爷,你起了吗?”

陈允渡惊醒,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日光,陷入沉默。

旁边的许栀和卷了被子睡在墙角一边,散乱的头发缠绕在她的脖颈,胸腔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他正准备起身,却发现她的小腿搭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时间太久,自己的腿已经失去知觉。他将她的腿挪下来,一直沉睡着的许栀和翻了个身,他屏住呼吸,好在并没有醒。

门外,王维熙还在喊着:“姑爷?姑爷!”

他喊了一阵子,小声嘀咕道:“奇怪,平常这个时候,姑爷早就起了啊。”

他回头和方梨对视一眼,下定决心。

虽然这个行为有些冒犯,但今日集英殿唱名一事实在太过重要,他义无反顾。

王维熙的手刚伸出去,帘子被人从里面掀开,陈允渡朝他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小点声,她还在睡觉。”

王维熙立刻闭嘴,见陈允渡草草披了外袍就走过来,主动道:“那姑爷您先收拾,我和方梨将饭食摆在桌上。”

陈允渡应下:“有劳。”

一切收拾妥当,陈允渡独自出门,快到宣德门的时候,遇见了昨日见到的冯京,两人顺道结伴一道朝着集英殿方向走去。

集英殿中,一夜未归的诸位大学士熬红了眼睛,才将昨日的卷面查看完毕,他们内部辩了好几轮,从中选择了十六份呈给了皇帝。

其中不乏争执比较大的几张。

皇帝记挂着昨日的殿试,卯时未到,便急匆匆换了衣裳到了集英殿,受朝臣礼后,迫不及待地接过孙抃递过来的十六份卷面。

孙抃将卷面呈上去后,而后与其他人一样,俯身恭听。

皇帝前几张看的很快,到了他们心知肚明的争议文章后,速度陡然放缓,半响,才能听到指腹摩擦纸面的声音。

半响,孙抃听到一声极轻的赞叹声:“忠直敢言,国之栋梁。”

话音落下,保持着俯身动作的几位大学士心中都明了——看来今年的一甲三人,会从这几张里面出现了。

这么高的评价,要是传出去,定然会引起一片轰动。

皇帝表达喜爱的方式很简单,招呼离自己比较近的几位官员靠过来,“来,你们瞧瞧这句子:法贵因时而变,政须以民为本。昔贾谊陈《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皆以文载道、言关天下。今观此策,不逊也!”

几位官员得了皇帝的首肯,立刻踮起脚尖去看卷面。

答卷被糊名,他们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作,但皇帝都笑了,他们立刻也附和地笑,恭贺着陛下又得良才。

殿中一派其乐融融,皇帝将三份选出来,指着道:“这三份当之无愧今科翘楚,其余都归于二甲,剩下的,你们再从中选出二三十份,差不离了。”

三份被留下的卷面摆在皇帝的面前,围成一团的大学士分成两拨,一部分去与礼部共同商议着剩下四甲的人选和名次,剩下的则去贡院登名处,找全了一甲三人的出身背景,方便皇帝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谁。

……

潘楼街上,依旧人声鼎沸。

茶客谈天的内容从天南海北变成今日的集英殿宣名。

许栀和坐在人群当中,抿着手中的温水。良吉去找铺子的主人,准备约来潘楼商谈,等候期间,只有方梨陪在她身边。

不一会儿,面前多了一个人,潘光大咧咧地坐在她对面,伸手托着腮笑:“许娘子,要不要我帮你换一个位置?此地喧嚣,扰人心弦。”

百姓讨论殿试,不说文章内容,只谈论一甲会是哪些人,二甲又能进哪些人,陈允渡的名字在省试中出了名,每十个名字中,便会出现一次。

“没事。”许栀和将杯中的温水喝完,冷静地说,“这样听着,反倒心底安定些。”

潘光:“许娘子当真与众不同。我记得当年子舆考完,不敢见人,将自己锁在房中,直到圣旨传入常府……我迄今不知道他当时在紧张个什么劲儿,他省试别说前三,连前三十都没有进……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又不准备走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