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3/3页)
明日的这个时候,一切都将尘埃落定,从去岁秋闱截止现在,万众瞩目的盛事将告一段落。
三声鸣钟,众人停笔,等待人将答卷收起,俯身再拜,离开崇政殿。
陈允渡将自己的东西简单收拾了一番,背上自己的小包袱。他出来的时候,有不少书生已然松懈下来,聚在门口说笑着,畅想着近在咫尺的未来。
最受众人瞩目的无疑是前排那几个。被围在中央的正是冯京和李藻,前者看着二十多岁,后者年纪稍小,站在人群中,一派轩昂意气。
陈允渡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旋即他也被围了起来。
“陈郎君今日可有空?在下在樊楼设宴,邀诸位小聚。李郎君已经答应。”
陈允渡看向说话的那个人,他穿着青袍,但针线和布料都做工不俗,一看便是锦绣中堆出的谁家郎君。
他脸上笑意浅浅,把持在一个不会让人觉得糊弄和冒犯的限度中,“抱歉,家中有人等候。”
出口邀请的郎君愣了愣,然后才道:“陈郎君还没有弱冠,没想到已经成婚了,不知道谁家小娘子这么幸运。”
陈允渡纠正:“能遇她,是我之幸。”
这句话一出来,又是一阵沉默。有人觉得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蛋,年纪轻轻定下婚事,拒绝了多少京城机会,也有人神色艳羡,似乎被他说话时的语气感染,能得到一段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的婚事有多不容易?
发出邀请的郎君心中显然想的是前者,他嘴巴张了半响,最后干巴巴道:“那就不耽误陈郎君了。”
陈允渡没有在意他人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微微一笑,从人群中离开。
出了宣德门,耳边忽然响起一阵呼喊。
“允渡!”
是在喊自己?
陈允渡站定,看见走到他身边的冯京。
冯京走到他身边,喘了几口气。刚刚他们俩隔了几个人,等走近了,才发现这个还没有弱冠的少年个子比自己要高。
察觉到这一点的冯京心中不自觉有些郁闷。
“……我在榜上看过你的名字,叫允渡是吧。还没弱冠,”冯京笑,“我比你年长七岁,这么喊你,你不介意吧?”
他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同时在心底小声的嘀咕:现在的少年人都吃什么长大?怎地长这么高大?看着瘦削一条,真走到近前,却又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
陈允渡感受着他身上散发的善意,微微颔首:“自然可以。刚刚我瞧见他们也争抢着邀冯兄去酒楼,冯兄不去看看吗?”
冯京摆了摆手:“有甚好去的?人情往来,我最不喜。有这功夫,不如多读几本水利。再说,你不是也不愿意掺和吗?”
他说话直白爽朗,想到什么便说什么。陈允渡莞尔。
出乎陈允渡意料之外的是,冯京出乎意料的健谈。当年揭榜时,冯京的生平一栏中,其父名讳后面跟着一个“故”。
冯京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家境,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寒门,父亲故去后,母亲改嫁,好在继父是个开明的人,见他聪颖,力排众议将他送到县学读书。
他挠头一笑:“学着学着,没想到得了解元和省元回去。别说是娘和夫子,我都有些不敢相信。”
陈允渡听着他说的话,心底忽地轻笑:原来当初在他们面前说着侥幸第三,是这样的感受。
两人从出身乡野一直聊到了水利民生。他们同样出身平民,看过田野山川,说起话来意外契合,等到了巷口,冯京已然生出几分相见恨晚的情谊。
好在明日集英殿唱名,还能遇见。
两人在路口分别。
巷口,许栀和等在槐树下。三月中,槐树上结出了一簇簇的槐花,带着淡淡不觉的香味。偶尔有一两朵被风吹落,沾在地上被车轮碾碎,馥郁一地。
她踮起脚尖,准备将墙头上相对完整的几簇槐花拿下来,还没有够到,忽然有一只手越过她,将槐花串儿捻起来。
“还要吗?”
清润的嗓音被春风送入耳中,温柔悦耳。
许栀和顺着袖袍缓缓上移,映入眼前的首先是一张白皙清隽的脸庞,此刻这张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目光润盈地看着她。
“要的。”许栀和很快回过神,指着低矮的枝头指挥道,“还有这一簇,这儿……”
许栀和指的都是他伸手就能够到的几簇。
陈允渡按照她的要求将其摘下,不用眼睛看,他都能想象得出来她落在自己身上亮晶晶的目光。
那一瞬间,他下意识地想要表现得更好。他踮脚跃起,将一束挂在稍高枝头的槐花摘下来。
不出意外,耳畔响起一道低低的惊呼声。
这是最好的嘉奖。
他又摘了几簇,直到听到许栀和的嗓音:“够了够了,再多吃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