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陈允渡觉得正好,他略用了饭菜之后,起身帮忙将碗筷收拾。
一切妥当后,迎来了难得的闲散时光。
月亮还是细细长长一道弯弓,银辉倾泻,如绡纱拂落。陈允渡被众人围在中间,说着贡院当中发生的事情。
他嗓音清冽,不急不徐,明明是三年一度的大事儿,在他口中也和寻常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晨起后用热汤沾着炊饼填饱肚子,然后再兑温水化开墨汁,思考答题。期间指尖露在外面,被风吹得生冷,带着手衣才好受一些。
答题的时候要仔细,不能字迹不端、有错别字,若是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况,则需要重新誊写一份。文史典籍和双圣的引言也需要反复核对,避免出现张冠李戴之事。
陈允渡答题的时候,脑海中闪过了曾经梅尧臣批阅他和梅丰羽策论时候的气急了时说过的话——竟把冯京作马凉?《汉书艺文志》明明写着“淮南王聘九师注《离骚》”,偏要杜撰什么“楚怀王夜会山鬼”,若是屈子得知,非要生生气活过来。今日尚且是小试,若是日后到了解试、省试乃至殿试,你们还这般不知轻重,有你们苦头吃。
彼时梅丰羽嬉皮笑脸,故作夸张地瞪大眼睛:“解试、省试,那还要好多年呢!不急,不急。”
说着不急,谁料转眼睛也就到了时候。
陈允渡吐字清晰,在他的叙述中,仿佛能看见两个少年围着夫子叽叽喳喳说话的场面。
王维熙听得十分认真。
很难想象,姑爷还有粗心大意的时候。
众人都默契地没有问陈允渡答得如何,就算问了,想来他也只会说上一句“还好”。
他总是习惯性谦虚,又或者不愿意别人为自己担心。
许栀和将自己在京西酒庄学酿酒的事情说了,说着说着,又讲起王维熙每日卖完金酥薯蓣便会在家中练字,现在金酥薯蓣一到鸿胪寺便会眨眼卖空,那些个番邦人像是蹲点一样守在门口,王维熙卖东西的时间越来越短,能用来练字的时间越来越长。
他现在已经学会二百多个字了,能写。如果只是单单认得,已经超过了五百字。
陈允渡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很好。”
王维熙脸上的不好意思顿时一扫而空,他壮着胆子道:“姑爷,姑娘在家说你的字形更加好看,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看一看姑爷的字?”
顿了顿,道:“不用多,几个字就可以。”
陈允渡沉吟片刻,欣然答应。他随手捡起靠在墙边的一根树枝,在手中调整了一下后,随意俯身在地面上勾画。
他的字并非纯然的正楷,笔画牵丝勾连,潇洒清隽,一如其人。
许栀和看着被她盘了一晚上的树枝被他握在手中,心跳猛地漏了几拍。恍惚之间,地上已经连成了完整的一段话:
山峙而不迁,故能承天露以泽万物;川流而不息,乃可润厚土以养黎元。
春雷惊蛰,非独震霆之功,乃地气升腾相应;夏雨润物,岂独云霓之德,实草木葱茏相召。若使山慕川之柔而移其位,川效山之固而滞其流,则山河失序,草木凋零。
写完后,陈允渡气定神闲地将树枝放下,淡声道:“形拙,仅供一观。”
王维熙张大了嘴巴,欲哭无泪道:“姑爷的字若是还要称上一句‘形拙’,那我还不如趁早收拾东西去种地。不对——术业有专攻,种地,我亦不如老农。”
他一脸“我什么都做不成”的样子,仰头长啸。
许栀和与方梨没忍住笑出声。
陈允渡也笑了,扫了一眼自己写的字,施施然走到许栀和的身边。
许栀和无法,只能坐在陈允渡的身旁安抚佯装可怜的王维熙,期间微凉柔软的长发随着夜风一点一点敲在她的指尖。
有点痒。
许栀和没有移开自己的手指,她面带笑容看着两人:“好啦,今日时候已经不早了。”
省试累人,有在贡院饿瘦好几斤的也不是没有。王维熙和方梨记着自家姑爷刚刚考完回来,于是纷纷起身,“姑娘和姑爷早些休息。”
许栀和:“嗯。”
他们离开之后,许栀和伸手戳了戳将下巴抵在她肩膀上的人,小声问:“现在休息吗?”
陈允渡双手紧紧地抱住她的腰肢,整个脑袋都放松地靠在她的肩头,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衣袂,听到问题后,动作微小地点了点头。
“嗯。”
许栀和伸手在他的脸上捏了捏,“走啊——还抱着我做什么?”
陈允渡不情不愿地松开双手,然后下一瞬间,直接伸手将许栀和打横抱了起来,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许栀和低呼了一声,紧紧搂住他的脖颈。
久别重逢,气氛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