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4/5页)

许栀和有意识地加强两者擅长领域的训练,她不吝啬夸赞——主要是两人实在是太省心了。从勤奋、天资、她找不出任何毛病,对待她,也向来礼遇有加。端午时候,两个人不知道在哪里捧了一捆新鲜地、还滴着水的艾叶和茼蒿过来,端端正正给巷口小院的门上系上艾草包,另一个人则端着一箩筐的粽子,个个模样精致,凑近闻甚至能闻到粽叶的清香。

虽然还没有正是行拜师礼,但常稷轩、常庆妤和马行街的书斋掌柜都心知肚明:三人虽然不是师生,但胜似师生。

六月底的时候,汴京城俨然和火炉差不了多少,每日午时光是从巷口小院走到常家书斋,她都会像一根快要蔫的草叶,被阳光吸去所有水分。

原先的热茶换成了放了冰块的酸梅饮子,在炎炎的夏日中最消暑。许栀和每次到了常家书斋,都会要一碗清凉甘润的酸梅饮解渴。

许栀和怕热,来书斋的频次从三五日交替,转变为固定的五日。

熟悉之后,陆云阔的话越来越密集,有什么不清楚的,会大咧咧地询问如何纠正,神态之中更像是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梁影依旧维持着姐姐形象,高冷,但说话谦和,温柔有礼。

梁影见许栀和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将帕子递给她。

许栀和道了声谢,接过她递来的帕子将额头的汗水一点点擦拭,看完两人这几日的练习,想到是时候可以交给她们上色的技法了。

和线条一样,许栀和依旧还是奉行从实操开始的理念,将她们从前的线稿找出来,示范,然后让她们动手。

汴京城最擅长跟风,在描金点染技法火了之后,立刻有不少画师开始模仿,画面内容粗糙,但胜在价钱低廉。常庆妤几次看见,愤愤和许栀和说了一下午——虽然画面远不如许栀和的精致,色彩分明,但是对于那些跟风的达官贵人来说,已经足够。

常庆妤对此毫无办法,这汴京城那么大,她总不能一个个找上门去,喊人家不准再卖。

打又打不过,现在常庆妤的愿望就是,能在今年除夕之前,梁影和陆云阔能够独立出画……反正这部分的银钱注定要被分割,倒不如被自己收了。

打不过就加入,这也是常家多年营商的经验总结。

许栀和看着梁影和陆云阔,很有一个农夫看着快长成的稻谷、或者白萝卜的心态,按照这样下去,很快,两个人就能独立作画。

白萝卜快长成了。

正好许栀和新完成了一批画作,便想着明日去常府的时候,喊上两人一道过去看看画。

天气炎热之后,许栀和不再靠近窗棂感受迎面的热气,钻入了书柜后面躲热。

她一边喝着手边的酸梅饮,一边看着书,旁边传来梁影对陆云阔说话的声音:“你少喝几碗酸梅饮,这都第三碗了。”

陆云阔吐了吐舌头,“可是许娘子也在喝哎。”

酸梅饮是书斋自己熬的,掌柜小二能喝,来书斋买书,累得满头大汗的书生也能喝,且大多是喝不完的状态。一开始陆云阔还不好意思,但时间久了熟稔起来,她褪去了一开始的拘谨,开始随性所欲做自己。

陆云阔说:“梁影姐姐,你敢对许娘子说吗?”

梁影:“……”

她突然有些怀念两人还不是很熟,还很拘谨的时候。

陆云阔趁着梁影没注意,快速将口中的一碗喝掉,然后装的无辜地眨了眨眼睛,说:“最后一碗,再不多喝了。”

梁影盯着她红扑扑的脸蛋,像是热的,半响移开了脑袋,“随便你。”顿了顿,补充道:“明日最多两碗,不可多饮,否则日后那几日,有你苦吃的。”

陆云阔还没来癸水,不像她已经十四岁了,懂的更多,要是现在受了凉,来癸水那几日可不好受。她们现在同样在许栀和的身后学习,于情于理,她算是半个姐姐。

听完两人全程交谈的许栀和默默放下了手中的碗。虽然梁影的那句话并不是在提醒她,但她还是觉得背后一紧。

其实吧吃凉的吃冰的要看个人体质,有些人吃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有些人不是这样,比如她,下腹一坠一坠的疼痛。

更坏的消息是:她癸水就在后面几天。

许栀和不再贪凉,将茶碗放在旁边后,有些欲盖弥彰地伸手,试图用温热地掌心一路暖到小腹,刚贴上去,她又有些啼笑皆非地摇了摇头。

窗外的蝉鸣嘶哑,风中带来夏日热浪的气息,许栀和背靠着书柜,睡了一觉。醒来后等待夕阳落日,才走到两人身边,对着画面加以修改。

等到合适的时机,她还想给梁影和陆云阔放一个“暑假”,等七月始,再天天这般高强度地来回,中暑了可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