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3/5页)
梅丰羽:“那且看日后我有无机会珍藏一幅了。”
陈允渡忽然说:“这可不兴说。”
梅丰羽一想也是,连忙伸手拍了拍自己的嘴,“错了错了,还是长盛不衰的好。”
日轮西坠,琉璃瓦上流淌的熔金渐次凝成琥珀色。飞檐翘角的剪影斜斜切过天际,惊起一行倦归的鸟雀,翅尖掠过杏林梢头时,拂碎了几瓣薄雪似的花,簌簌跌进檐角的青铜风铎,叮咚声里竟似敲落一地禅偈。
远处护城河的水波将暮色揉皱,倒映着寺墙的赭红如胭脂化入砚池,而杏花的残瓣浮沉其间,恰似未干的墨迹里浮出几枚朱砂印。
三人在大相国寺的门口分别,目送梅丰羽踏着夕阳离开后,许栀和抬头去看陈允渡的神色。
身侧行人络绎,他们站在大相国寺的门口,将周围走动的人都忽视了个彻底,陈允渡被她看到几近脸红,似乎是觉得行人太多。
他强压着内心的波澜,故作镇定地问:“看什么?”
看上去十分坦然淡定,但耳根的一抹红还是出卖了他。
几乎每五个人,就会有一个人好奇地向着这边打量张望。
许栀和的耳根也红,但流云残霞被将坠落的日光渲染,连护城河都泛上一层薄红。比起天地自然的绯红,她这点游春心意,实在微不足道。
她说:“你感觉不出来吗?我正在看你。”
陈允渡刚想顺着他的话继续往后问,手忽然被人握紧。终究是许栀和率先抵抗不住来往的视线,拉着他飞快地在人群中跑动。
茶肆的马夫:“哎!哎哎?!哎哎哎——”
他亲眼看着陈允渡和许栀和从大相国寺出来走到门口,又一溜烟地消失在密集的人群中,一双眼睛瞪得浑圆,半响,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重新落座。
茶小二走到他的身边,斜眼觑着他,“客官,这一盏茶您都喝了一天啦!”
许栀和拉着陈允渡随机钻入一条小巷。
小巷中,锅炉中白雾袅袅,一家接着一家,连成一条雾龙。人最多的是一家馄饨摊子——馄饨担头悬着青纱灯笼,竹篾蒸笼氤氲着白雾,老摊主以檀板击节,清越声响惊起檐下栖雀,他伸手调着紫铜锅里的乾坤——虾皮浮沉如星子,荠菜碧玉碎浮在清汤里,薄如蝶翼的面皮裹着山河鲜气。
邻摊卖灯翁以竹篾编着兔儿灯,暖黄光影落在行人新裁的鹅黄襦裙上,恍若揉碎了满城春色。
几步开外的古画摊前,水墨清香与脂粉香交织成绮丽云霞。檀木架上展开半卷《落英图》,引得青衫书生执卷沉吟,更有书生同行人起哄,吵闹着叫人作诗一曲,以山水、杏花、天地自然为题。如果许栀和能探知不远的将来,就会知道几十年后,会有后世流传甚远的才女曾在此处挑选古画,恣肆洒脱,并因此与人结缘。
许栀和目不暇接,将想要告诉陈允渡的话咽回了肚子中,拉着陈允渡在人行中穿梭,没一会儿,两只手上拎满了东西。
给方梨和良吉带的吃食最多。
忽有晚风掠过,西天残阳如熔金倾泻,摇碎满街暮色,万千灯笼次第苏醒。
灯火下,许栀和逛了半个多时辰,准备鸣金收兵,打道回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处儿,时不时爆发出激烈地叫好声。
人挤人地站满了半条小巷。
陈允渡仗着身高优势,望了一眼,对许栀和说:“是吟诗取酒。”
这也算汴京城常见的一种形式活动了,许栀和在别处也曾经看到过,只是不像大相国寺门前这般热闹拥挤,她腹中笔墨有限,若是想要赢酒,还得靠陈允渡。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陈允渡是不沾酒的。
许栀和看了一眼,准备和陈允渡一道绕开,没想到后者却突然说:“在此稍等我片刻。”
“?”
许栀和略带茫然,见他神色冷静,带着罕见的少年意气,默默点头。
陈允渡一身长衫,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旁边的看客十分有眼力见地让开了半条过道,让他走到正中央的位置去。
他顺利地摊子前,旁边正有三四个人正在写诗。陈允渡不是为酒而来,只是想要在今夜、此刻,大相国寺留下些什么。
他接过了留有白色胡须的摊主递过来的笔纸,一只手铺呈展开,另一只手悬腕落笔,字迹洒脱,凤舞龙蛇。
“混沌初开清浊辨,元从一气氤氲。
鸿蒙未判已同尘。
星垂平野阔,心共月轮新。
笑指山河皆是幻,镜花水月前身。
拈风为酒祭乾坤。
太虚容我卧,万古不留痕。”
他写完,也不在意结果如何,而像是弯成了任务一样回首转身,将动静置之脑后。
许栀和见陈允渡从人群中出来,问他:“还等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