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4页)

碗面遮住了书生的神色。

许栀和画完这两张,短暂地陷入沉默,一转头看见良吉目光炯炯看向这边,试探着问:“若是花上十文钱,能吃到一碗饭两个菜,你可愿意?”

良吉算了算自己现在荷包里面的银钱,半响没有说话。

他的月钱就四百文,每个月还要攒些,等到岁底一并交给母亲,还有一些留着给馥宁买花,怎么算,自己都舍不得花这笔钱。

许栀和粗略算了一通,刨去菜蔬成本、碗筷准备、柴禾钱,每份售价不能低于六文钱。

这还算在客人不要求加饭的前提下。

许栀和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有些沮丧,经商,当真比她想象中还要难。

不过——昨天晚上的那一顿饭食花了三百多文,这在峨桥县万万不敢想的事情,在应天府食客看来也只稀疏平常。

她思索期间,秋儿已经做好了饭菜,她将碗筷端上桌,招呼道:“姑娘,良吉哥哥,吃饭了。”

许栀和应了一声,将纸张压在一旁,走到饭桌前坐下。

秋儿的手艺自不必说,桌上两道菜色香味俱全,被香味裹住的许栀和安心下来,端起了碗筷。

她吃的很慢很认真,将脑海中堆积在一起的思绪抛空,放任自己安心地享用美食。

饭后,良吉主动去洗碗筷,许栀和拉着秋儿坐下,讲了讲自己的想法。

“每日供五个菜,任选其二,加一碗米饭?”秋儿倒是没怎么听说过这样做生意的,“还顺道卖一些包子?”

许栀和点了点头,用手比划,“和曹婆肉饼类似,里面可有放煎蛋、或者菜蔬。”

秋儿眼中有些意外,但唯独没有皱眉,见娘子语气飘忽不定,主动道:“奴婢觉得,姑娘的想法很好啊。”

“居民舍之邻,有曲巷焉,百姓忙而乐食,”秋儿拉着她出来,让她看来往的行人,“而且每日只做五个菜,省了成本和人力……开业初期,我自己下厨,等日后物色好的厨娘,也多变换几种菜色,免得食客腻味……”

许栀和笑:“那敢情好,夏秋顺道卖乌梅饮,冬日买些烤番薯。”

秋儿点了点头,“这也好。不知道姑娘注意到没有,从这条小巷子出去,步行半盏茶功夫,就能上府前大街,再往南走,便是应天书院。”

许栀和明白了秋儿的意思,“你是说,书院每日午憩,可以趁机去摆摊子?”

秋儿眨了眨眼睛,“姑娘难道不想试试?”

自古以来,学堂外面的食肆,极少有开不下去的。

许栀和想了想,决定去定做一张铁皮锅底,再去买一些粗瓷碗回来。

两人商量完毕,良吉也洗好了东西,休息了半个时辰,三人恢复了精神,出门采买。

一张好的铁锅便要二两银子,加上定做凿字,铁匠铺收了二两又五百文。

另一头秋儿和良吉也买完碗回来,盘子一只六文钱,碗筷一只五文钱,各买一百只,她杀了价,最终只给了一两银子。

铺子洗过,东西也买了回来,后面就是一点点布置。

许栀和知道自己的字,端正,但缺乏大家的指点,陈允渡提过教她练字,被她婉言拒绝了……等他科举完后有的是时间,当下还是要以自己的学问为重。

她心底想着该取个什么名字,又该请谁题字,装着这两样事,她心不在焉地走入了旁边丁娘子的铺子。

丁娘子唤了她两声,才将她唤回神,笑吟吟道:“许娘子,今日的衙役来过,经过我都知晓了,恭贺娘子,也算苦尽甘来了。”

许栀和笑言,“还要多谢丁娘子仗义直言”,她说着,目光落在铺子中的面料上。

“娘子要采买衣裳?”丁娘子见她的动作,轻声猜测着,“娘子身段婀娜,不妨试试这浅杏色或者黛蓝色?”

许栀和目光扫过那两块布料,又移开了,“不是做衣裳,是做桌布。”

丁娘子反应过来,桌布嘛,平头百姓家里用不上的东西,不过讲究的人家都会铺上一层。见许栀和的第一面,她就猜到了许栀和不算是布衣,现在听她这么说,也不见得稀奇。

“哦哦,”丁娘子说,“不知道娘子想要什么式的?”

“鹅黄色,”许栀和回答得很快,“要三张,五尺方。”

丁娘子迟钝了半响,“要三张?”

许栀和笑着望她。

“对对,是应该三张。”丁娘子想起隔壁茶肆的布置,点了点头,她领着许栀和走到鹅黄色的布料边。

许栀和低下头看着布料,鹅黄色的布料一共两匹,一种是光面的,另一种则带有些许细小绒毛。

“娘子瞧瞧,要哪一种?”丁娘子问。

平心而论,许栀和自然更喜欢带着细小容貌的那款,看着柔软、暖和,很适合接下来将会到达的冬日,但是细小绒毛看着漂亮,却不方便清洗,她思量了一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要光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