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4页)

丁娘子被她长长的一段话绕晕了半刻,然后陷入了回忆。

当年这间铺子啊……那都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是何模样?许娘子想知道的,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呢?

丁娘子没有贸然开口,许栀和见她神情,在旁提醒了一句:“比如店中陈设?雕花中梁?”

这自然不是许县令和吕氏提醒自己的,他们两个无利不往,平时看到她也只当没看到,怎么会好心提醒她铺子营收。

成婚那天她低头看了眼地契,还以为许县令良心发现,给了她一处应天府的铺子。现在看来,估计是因为地段离得远,营收不高,丢了又舍不得,才给了她。

丁娘子:“我想起来了,开业那天我和相公也在,旁的不说,店中三张胡桃木的桌椅,一扇墨染斜竹流云屏风,还有彩漆的镇店狮子,看着威风气派……”

许栀和一时有些缄默,从丁娘子的描述中,许栀和能感受到八年前许家也是对这间铺子充满期待的,后来一日日没落下去,以致于无人问津。

许栀和暗自记住丁娘子所说,频频点头,时不时发出几声赞叹。

直到星斗升起,窗外声响渐渐离去,许栀和才起身,“家中还有事情需要收拾,等好了,再来与娘子说话。”

丁娘子十分不舍,将她送到门外。

两户相邻,许栀和一回来,只见铺中桌椅重新洗刷了一遍,良吉累的四仰八叉,秋儿手捏着抹布,也是有力无气。

“怎么把自己累成了这样?”许栀和进屋瞧清两人的样子后,又是心疼又是想笑,“又不急于一时。”

“我念着姑娘早些回汴京,便央求良吉哥哥帮我挑水,我倒是还好,他大抵真累了。”秋儿脸红扑扑的,只敢偷偷地观察着许栀和的神色。

许栀和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桌椅,又说不出责备的话音,秋儿为了她的行程考虑,良吉又把秋儿当亲妹妹似的宠着,一来一回,可不就这样了。

她上前将包袱解开,用帕子擦干了一方桌角。

良吉缓过神,主动到门口那边躺下了,他夜里守在外间,娘子和秋儿睡在里间也安稳些。

许栀和收了秋儿的抹布,将从包袱里取出来的衣裳平铺,扶着她坐下。

见秋儿双目炯炯有神地盯着自己,许栀和轻咳一声,“好啦,睡吧,明日还有事呢。”

是麻烦事,但对现在的他们而言,也是件好事儿。

安置好秋儿,许栀和走在外间桌子前坐下,取出纸笔,准备动笔的时候,忽然起身,从还没坏的茶叶中取出一点放入杯中泡开,然后沿着纸的四角用茶叶水浸湿。

湿掉的地方不大,又是秋日,一阵晚风后,边角很快就干了,只剩下浅褐色的痕迹。

许栀和用手卷了卷纸张,外力促使它染上岁月的痕迹。

等准备工作做完,许栀和在心中默念丁娘子方才所说。

前几个丁娘子印象深刻,不会出错,后面那些丁娘子有些迟疑,她只略略写过,不敢写的分明。

等写完,许栀和用将纸放在油灯两边用火微微熏烤。

墨迹干透,纸沿发黑,倒真像是有些年头的纸张。

这张纸糊弄掌柜倒是简单,可要瞒过应天府尹,却不太现实。

许栀和凝神了半响,也没有别的方式,只能将纸张压在了靠窗的桌边,任晚风徐徐,吹散纸张上沾染的茶香。

翌日一早,许栀和将吹了一夜晚风的纸张重新折好放入衣袖。

秋儿也起了,她望着许栀和的动作,心里有些慌张。

姑娘……姑娘要去做什么?

许栀和心底十分不安定,她希望京兆府尹能不细究这张纸,但未定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此事有一定风险,她没打算带上秋儿。

要是被揭穿了,就算拿到赔偿,也免不了一通申斥,重则还可能挨板子。

“留在铺子中,乖乖等我回来。”

“奴婢不要,”秋儿第一次反抗许栀和的嘱咐,她紧紧攥着她的衣袖,换了称谓,“姑娘,带上我吧。我以后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

如果连眼前的风雨都经历不了,还谈何将铺子开到汴京城。

姑娘给她成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了,她不用永远在羽翼下。

许栀和望着她坚定的眼神,顿了顿,点头,“好。”

她像是宽慰秋儿,又像是宽慰自己,“大不了就挨一顿骂嘛。”

许栀和梳洗完毕,穿好衣裳,掀开帘子,看见了早早守候在门外的良吉。

良吉欲言又止地看着许栀和,最后道:“主家说了要照看好大娘子,我也跟着去。”

他认得字,昨夜那张纸被风吹了大半宿,他一字一字瞧得分明。

姑娘想追回这么多年被掌柜、伙计倾吞的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