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页)

当上珠两颗珠子拨下来时,则可以往右二列上拨一颗下珠,同时,最右边的上珠全部恢复原样。

吕氏演示完毕,望着许玉颜和许栀和,“都学会了吗?”

这些都是基础,吕氏不教,她们心底一人有模糊的印象。

只是想要像吕氏那般熟练地打算盘,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

许玉颜起了点兴趣,当即有样学样地拨弄着自己的算盘。不同于吕氏指尖流畅的“哒哒”节奏声,她不够熟练,声音一阵一阵,显得生疏又凝滞。

不够熟练多练即可,只要步子对了,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得稳当。吕氏望着许玉颜,眼底闪过一丝满意,“很好。”

旋即看向许栀和。

许栀和被吕氏盯着,也抬起手在算盘上扒拉了两下。

“不错,你们都学得很快。”

许栀和:“……”

这一瞬间,她荒谬地觉得自己像是坐在学校因为回答出了一加一等于几而被老师表扬的学生。

她不习惯打算盘,却不得不承认,在吕氏的手中,速度并不会比在心中加减慢,甚至它还具备一个记忆存储的功能……脑海中记忆的数字可能会一不留神就忘掉,但是拨在的算盘上,就等于变相地记忆了结果。

为着这一点,她愿意试着学习,技多不压身嘛。

许玉颜面对吕氏的夸赞习以为常,不过能在家中好读书的三姐姐面前被吕氏表扬算学,她心底着实高兴,忙催着问:“娘,还有什么?”

吕氏见她心急,笑着点了点头她的脑袋,“别急,你们翻开手边的账册,把第一页算完。”

随堂练习。

许栀和翻开第一页,上面记录了许府自今年三月份搬到峨桥县后,收拾东西、请匠人、订家具、添置布景瓶等等一系列开销。

一页的数字简单,许栀和按照吕氏教授的方式拨弄着算盘,一开始还不熟悉,时常忘记下一步,需要在脑海中思考片刻,才能反应过来。

几串数字下来,许栀和对最右边的两列烂熟于心,动作快了起来。

眼角余光扫过一旁的许玉颜,她尚且看到中间。许栀和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同时倒转往回看,在心底心算了一边,确认自己得出的结果没有错。

许玉颜算完,立刻对吕氏道:“娘,我算完了。”

吕氏一直站在她身后,自然知道她每一步都按部就班,没有出现瑕疵,立刻点了点头。转过身看向另一边,许栀和正打完最后一个数目。

她瞧了眼算盘所现,虽然慢了些,对还是对的。

许栀和见吕氏没有蹙眉,知道这关自己又算过了。

出头拔尖,尤其是在大娘子亲生的子女面前,是万万不可取的。

吕氏没有急着讲下一条,坐下后端起丫鬟刚换的热水轻轻抿了口,只沾了嘴唇。旁边的孙妈妈持着两张已经写好的白纸,分发给两人。

许栀和定眼一瞧……这是,这是《九九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和她小学期间学的《九九乘法表》并无区别,只不过现在不叫作乘法表,而是叫做九九歌。

许栀和惊讶了片刻又释怀。

西汉时九章算术发端,后经历三国、隋唐不断增补,现今已经为算学考的主要书目之一。里面记载了方田(求几何面积)、少广(开平方)、均输(最优方案)、盈不足(盈亏及假设)等九种类别的算术方式。出现一个九九歌,实在不足为奇。

见她们两人脸上或露出苦恼抑或惊讶的神色,吕氏继续道:“算盘除了相加相减,还能算总成和日耗。”

怕两人不懂,吕氏举了个例子:“例如,府上妈妈月例二百八十文一个月,府上七个妈妈,一个月当多少银钱?”

乘法。

一千九百六十。许栀和默然心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不难算。

算完,她又惊讶地看着吕氏,难不成算盘还能算乘除?这是她不知道的。

吕氏见无人答话,咳了声道:“总成和日耗并不常用,但还是学会的好。”说完,她分开在左右两侧,打上了二百八十与七,个位数先于个位数,再与十位数、百位数相乘……

演示完一遍,许栀和心中大抵知道了。相当于把算盘看成是一个竖式,方便记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有限。

吕氏自己也并不算精通总成和日耗,演示完一遍后,表示道:“学不会也无妨,府上人少的情况,可以一一相加。”

账本的主要算法在加减。

算盘的基本规则已经讲完,至于后期的掌握情况,便是看谁花的心思多了。吕氏望着许玉颜,心中暗自决定晚间拉着她多练半个时辰。

她的女儿,自然要比庶出的三丫头更聪慧。

至少在外人面前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