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过了些日子,进了八月下旬,天气凉爽了不少。
秋高气爽的时节上,今年塘子里的甲鱼教刘老二养得多肥。
趁着捉甲鱼卖时,范景提了一篓子甲鱼送去了贺家,顺道看了看家中待产的贺小秋。
也便是这个月上就要生产了,贺家心里时时都给警惕着。
范景在贺家陪着贺小秋待了个把时辰,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说着,倒多是贺小秋在问,范景在答话,一贯都是如此。
贺小秋扶着肚子,面上都是将为人父的喜悦,他笑说范景:“今朝康兄弟如何舍你一人过来,往日里去哪处不都紧在一块儿。”
“他在城里忙甲鱼生意,去年才卖过一回,路子还没铺开。”
贺小秋道:“那铺面上的生意怕是忙,人手可还支应得开?”
他时不时也担心铺子上的事,只张石力每日家来都说虽忙碌,却也还能周展,教他不肖多忧虑。
当初失了头一个孩子的痛楚他时时都还能想起,这回好不易再有孩子,万是不能再出差池,便是心里挂记着铺子,他到底还是沉下心来在家中好好养胎。
且他不知是不是先前落胎身子有所亏损,这回有孕觉累,肚子也大得很。
范景道:“支不开我也不会得空来寻你。”
贺小秋笑了笑,又问了些大福挪动去城里读书的事情,陈三芳好不好这些话。
不知觉就快至午间了,他留范景吃饭,范景却不吃,贺小秋晓得他的脾气,便没久留,给他拿了一小篮子黑黑的桑果教他拿回去吃。
小潭村这头有几户养蚕的人家,种得桑树,这时月上桑葚结得喜人。
范景没拒,给装在了车子上,同贺小秋说教他保重身子,这才作别回去。
至了铺子上,康和将才打外头回来的模样,脑门儿上都是汗。
瞧见范景返还来,问他:“贺哥儿身子可都还好?”
范景嗯了一声,问他哪处去了。
“给几处食肆送了甲鱼,多说了几句,弄得我口干舌燥的。”
说罢,康和瞅见车子上放了桑果,就要去拿来吃。
范景见状却拍下他的手:“吃这不解渴,进屋去喝水。”
康和道:“这样小气,给我吃些都不肯。”
范景却道:“我一会儿午间去徐家学塾看大福,与他拿去。你再炖个甲鱼汤来,我一并送。”
也是有两日没有去看他了,上回见着人就觉清瘦了些。
康和哼哼了一声,言范景偏心,却又还是拎了两只甲鱼去炖汤:“你也把桑果给洗一洗,一会儿晾干了拿过去就能吃。”
范景应了一句,两人都进铺子里头去忙活了。
午间,徐家学塾外头的桂子开得正香,城中不少的读书人家都栽种得有桂树,取其蟾宫折桂的美意。
铃声响过,学塾里便传出了些嘈杂声,不一会儿就有两个身形活泼的学生跑了出来,陆陆续续的还有孩子走出。
这徐家学塾办了好些年了,在县里广为熟知,颇有些名声,这两年上读书的孩子见多,徐家学塾的学生便愈发的多了。
听得大福说有三十几个同学,分做为三间课室上课,除却是徐老童生和徐秀才授课,另还聘请得有两位童生,学问都很好。
大福从学塾里出来时,已是没有甚么学生再出来了,他今朝穿着一身学童的青蓝色衣裳,头顶扎着个布冠,俨然便是个小读书先生的模样。
只他脑袋里且还想着徐秀才课上讲的典故,如何以此来做文章,不由便是神游在外,走路也慢慢的。
这当儿上,却是听得人轻唤了他一声。
他回过些神来,巡声抬眼一瞧,就见着了站在桂树下头两道熟悉的身影,不知两人等了多时,肩头上都落起了桂花。
大福喜出望外,欢喜的便跑了过去:“小爹,爹爹!”
“怎这样迟才出来,可是教夫子留了学堂?”
康和笑着捏了捏大福的小脸儿。
“课上徐秀才说的典故我还没有想太明白,有些疑惑的地方就多想了一会儿,一时回神,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
“这样用功。”
康和既觉欣慰,难免又有些心疼:“便是有不懂的,且也先记在心头,或是用笔录下,吃用了饭再想再问也不迟。”
大福看着两人很高兴,乖巧的嗯了一声。
范景没说甚么话,只牵住大福的小手,将他引着去凉亭上吃饭。
康和把食盒里的一碟子手撕麻香鸡肉,清炒的小青菜和鲜润的甲鱼汤一一给端出来。
范景便将净好的桑果取出,喂了些到大福嘴巴里。
“我不回去吃饭,姑姑晓得麽?要是迟了可就要着急了。”
大福吃着范景喂进嘴里的桑果,只觉甜甜的,又脆又是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