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以天而视,寄天而听——”

还没说完一半,等在后面的燕地儒生忍耐不住,几乎是暴跳上前,厉声大喝:

“住嘴,你这异端杂种!安敢于天子之前,妄进邪说?!”

说罢,他噗通跪倒在地,声音凌厉而又凄切,仿佛泣血:

“如此邪说,岂可张狂?亵渎圣听,罪不容诛,臣请诛杀此獠!”

尖声高亢,回响不绝,站在旁边的穆祺都被吓了一跳,心想辨经就辨经,怎么一上来就开大?!

坐在上首的皇帝调整了一下屁股。他的经学造诣当然远胜穆氏,但听到现在也还没听出个所以然呢:

“……怎么了?”

“陛下,此人面谀心险,口中念诵的孔学,心中藏的却是申韩刻薄之说,小人行径,可耻之至——”

哼,除你儒籍!

大汉惩于前秦之弊,明面上一直对申韩法家的学说确实持相当的否定态度。在天子面前论述申韩之道,确实是不小的罪过。被指责的儒生不能忍受,立刻回嘴:

“荒谬!污蔑!我何时藏了申韩之说?”

“还敢在天子面前狡辩!”他的对家冷笑一声:“什么叫‘以天而视,寄天而听’?这句话恐怕是化用的《韩非子》吧——‘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你当我看不出你的花招!”

被指责的儒生脸色倏然一变,显然意识到了不对。但很可惜,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皇帝面前化用《韩非子》就是个麻烦;眼见左右侍卫已经要拉人,儒生绝望之下,悍然反击:

“你的策问,不也同样是异端邪说?!安敢在此狂吠!”

“你少在这里胡乱攀咬——”

“你写的是什么?天道之常,阴阳二气!”被打入申韩之学的儒生不管不顾,厉声大叫:“将天道纯纯归为阴阳,不是异端是什么?!”

“放肆!这是发扬自董仲舒董博士的见解,凭你也配非议他老人家?!”

“是吗?”儒生大声冷笑:“天地纯纯是阴阳二气,那天道的心在哪里?!天地只是两股气化生,那岂非是无知无觉,无善无恶,无是无非!归根到底,不就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还说你不是老子的人!”

哼哼,反弹!除你儒籍!

被反弹到的对家反应不能,瞪大了眼睛看着对面,几乎不可思议——混账,你居然敢用我的咒语对付我?!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仍然极有张力,信息量大到爆表。以至于负责控制秩序的几个侍卫听得一头雾水,茫然左右张望——

他们现在该抓谁?

坐在上面的天子懒洋洋抬了抬手,语气平淡悠然,似乎丝毫没有被这激烈亢奋的场景打搅到一点:

“把他们都拖下去。”皇帝道:“另外再换一批。”

如果从辨经的角度讲,那这一回的召见简直是失败至极,每一批儒生辩着辩着总要大吵特吵,哪怕当着皇帝也绝不收敛,有躁动者甚至大吼一声,直扑论敌,俨然要把“论道”变成“抡道”,动嘴变成动手;还好警戒在侧的小霍将军眼疾手快,一脚把人绊倒,直接送下去严加看管;总之,接见的营帐搞得鸡飞狗跳,嚎叫连天——完全是一通胡闹;真不知道史书工笔,将来会如何记载这样的魔幻场景呢?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从解闷取乐的方向去讲,那整整一天的召见就非常之有趣了,有趣到皇帝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第二天居然又对大将军下令:

“我们再找几个儒生来玩——我是说,来听一听策问吧!”

卫大将军:…………?

大将军沉默片刻,只能低声道:“回圣上的话。恐怕剩下的儒生已经不太多了。”

“不太多了?”

皇帝愣了一愣,略微一想,发现情况还真是这样——如果从第一场策论算起,那么因为搅扰考场秩序被抓起来打屁股的有七八人;胡说八道乱搞神创论,现在还在小房间里就创世神灵问题激烈斗争的十一二人;嗯编圣人语录被直接囚禁的有二三十人;此次召唤来的儒生已经去了一小半,力度可谓猛烈。

而到了第二次策论,情况则更为严重——经过冗长辩论之后,他们成功的在两百多名儒生中抓出五六十个申韩余孽、七八十个老庄间谍、不计其数的阴阳异端——到现在为止,好像真没有几个幸运儿还能坚挺的了。

人数太少,辨经也没有意思。不过,这也难不倒皇帝陛下,他迅速做出了决断:

“既然这样,就再发一份求贤诏。先前只是寓居关中的儒生来此策问,现在关外的儒生也可以来嘛!朕广开言路,来者一律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