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4页)

当然,就是在这样紧张局促的时候,带宋大臣的水平依旧发挥稳定。比如蔡攸一边来来回回的找衣服,一边就大力的劝谏道君皇帝,劝他出城后一定要让童贯紧随跟上,等到渡过长江,找个安定的城池——比如镇江府——站稳脚跟,就立刻让童贯接手兵权,把南方的兵卒和物资截留下来,预备自己使用。

这一套小连招的用意也很简单。道君皇帝跑路后汴京的权力自然会落到太子手上,而道君与太子的关系不说是血浓于水,至少也能算个相见两厌,大抵可以追美于前唐玄宗及肃宗;以这样父慈子孝的关系,真要让太子坐稳了位置,那还能有道君和近臣们半分好处?

为今之计,也只有趁大权还在自己手上,赶紧将东南物资尽数截留,索性就在南方另立中央,继续把位置坐住不放。

什么?你说截留了物资人手汴京就没有办法再防守?我走之后,谁还管他洪水滔天;汴京到底会怎么样,和道君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在这样火烧眉毛、马上跑路的紧要关头,居然都还念念不忘权力斗争;如此用心之专、用心之诚,真是让苏莫叹为观止,不能不出声感慨:

“……说真的,在道君皇帝周边的所有废物贱货当中,你蔡少傅也真算是下贱得最有创意,恶心得最超乎想象的那一个。唉,汴京城有幸遭遇你们君臣几位,那也真是十八辈子杀人放火的恶报了。”

一言既出,四野皆惊,在里面拼命蛐蛐权谋的君臣几人骇然抬头,瞪着眼睛左右张望。而苏莫略无迟疑,一抬脚就从栏杆后走了出来,迎风站在别院门口,面对面与院中的几人对视,身上的绯袍犹自猎猎飞舞。

绯色官服不过是中下层小官的服制,在汴京中掉一块砖头都能砸死几个的蝼蚁。但高高在上的道君皇帝望了一眼,居然下意识地有些瑟缩。他不动声色地向后退了一步,直到看清了苏莫逆光的脸。

他居然隐约记了起来:“你是勾当——勾当火器坊的苏——苏卿?”

“道君好记性。”

或许是这一句回话给了几人勇气,又或许是脑子发懵还没有搞清楚状况,道君皇帝竟然本能地质问了一句:“你来这里做什么?”

“当然是劝几位留下来。”苏莫面无表情:“几位一走了之,置汴京城于何地?以我之见,还是要留下来与京师共始终的好,毕竟汴京的百姓,到底还是无辜。”

这一句话毫无掩饰,算是赤裸裸揭穿了道君皇帝的心思——金人南下的部队不过一万有余,是没办法分兵搞大搜捕的;只要能设置一个目标吸引住他们的注意,那其余的人逃跑的余裕就相当之大;所以道君皇帝近日以来的做派,显然就是想把汴京城里的文武百官乃至亲儿子女儿都推出来替自己吸引火力,方便自己随时跑路;而汴京城中的权贵自然也不是傻的,所以也才会拼命阻止道君皇帝跑路,大家死也要死在一起,谁也别想能够逃出生天。

当然,苏莫对带宋朝廷的勾心斗角没有一丁点的兴趣,他之所以要将赵官家留下来,只不过是想在汴京城中树起一个靶子,为城外的人争取到一点逃命的时间罢了——汴京城是当世最发达、最繁华的大城市,内外自然也聚集有大量为城中显贵服务的仆役与工匠。这些人在兵火面前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还不如早点设法遣散,也算是节省一些粮食,巩固一下城防。

不过,道君皇帝显然没有这样舍己为人的素质,所以只听了前面半句,面色便倏然而变;也不知是脑子太蠢看不清楚这微妙的形势,还是奉承官家已经成了习惯,眼见皇帝神色不对,侍奉在侧的高太尉勃然大怒,居然立刻出声呵斥:

“国家的大事,轮得到你这个狗才插嘴?还不给我爬出去领死,否则定教你——嗷嗷!”

话还没说完,高俅往后一栽,脖子上赫然已经多了一根银针;而站在对面的刘先生莞尔一笑,施施然将手从卫将军的腰边收了回来——刚刚正是他当机立断,直接反手一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按动了卫青腰边的木盒机括,才给了高俅一发狠的。

“狗才”?敢在武皇帝面前这么说话,你的九族是批发的?

苏莫回头看了他一眼,刘先生露出了微笑:

“一时激动,见谅见谅。”

“这也没有什么。”苏莫淡淡道:“反正都是要处置这两位的……如果陛下愿意,也可以料理料理这位贱货蔡少傅——”

话还没说完,空中又是嗖的一声响,蔡攸同样滚倒在地,周身痉挛抽搐,不可自控。

苏莫:…………

“……好吧。”即使心如死灰至此,苏莫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请暂时不要动道君皇帝,我还要让他写几封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