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没错, 诸葛亮居然拒绝了九品官人法。

这真是太匪夷所思、太超乎预料了。说实话,长安城的老宝贝们还是很有数的,知道现在是敌强我弱一面倒的局势, 所以姿态也放得很低;在前几回的秘密谈判中,他们已经做了充分的暗示, 表示自己可以大大的让步:土地、家私兵, 历年珍藏的情报, 这些都可以吐出来, 作为投降的诚意;而他们仅有的, 也是最卑微的请求,不过只是保留《九品中人法》,保留自己的家族在九品中正中的地位而已——这个要求, 难道很过分吗?

是的,仗打到现在, 大局已经是底定了;诸葛亮的北伐胜利在望, 将来凭此再造乾坤的惊世功业,将琅琊诸葛氏一跃而擢升为天下数一数二的世家, 远, 那也是指掌之事, 理所应当;甚而言之,西川的本地士人们此番站队正确, 将来倚仗着从龙之功直入朝堂, 复刻当初南阳豪强押注光武的伟大奇迹, 从此青云直上,鱼跃龙门, 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从来只听新人笑, 哪里听到旧人哭,改朝换代的残酷命运,一项就是如此

有人青云直上,当然就有人黯然下台,——而这一切,这残酷的、必然的新陈代谢,其实都已被长安城中的老宝贝们默认了。他们花了很久做心理建设,才不能不承认了西川的优势地位,接受了将来刘氏诸葛氏关氏张氏会踩在自己头上的残酷事实,而在如此低三下气、卑微之至的接受了一切现实之后,他们最后最微渺的希望,也不过就是一个九品中人法而已。

——而现在,诸葛氏居然连这么个卑微的希望不愿意为他们保留了!

说真的,这确实是太过分了。知道你葛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生的功名是显赫得不能再显赫了,但你总有儿子;你的儿子总也得有个儿子;到时候你两腿一蹬、驾鹤西去,为了自家长久传承计议,不也得给自己的儿子安排点什么吗?既然早晚都得安排,那么采取实践已有数十年之久,用户口碑一致好评的九品中人法,不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既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诸葛氏还要不知好歹,强力反对?

一开始老宝贝们不明所以,还以为是对面在借机要价,抬高身份;但彼此往来数次,他们渐渐也发现了不对——西蜀的使者从来没有在九品官人法上松过一次口,态度坚决得叫人异样;而长安的高层仔细盘问过往来的行商,也终于发现了某些不妙之至的关键信息:比如说,诸葛亮在成都的家产,貌似是真只有桑树八百,外加薄田十顷,而再没有其余的庄园、封地、隐匿的仆从;而诸葛氏老来得的那个宝贝儿子,如今的官职亦相当之低微,看不出来有什么被权臣父亲强力提拔的迹象。

如果说区区一种两种迹象,还可以视为是世家高士惯熟的沽名钓誉、高居养望;那么这种种迹象彼此映照,似乎就说明了那个唯一的、匪夷所思的可能——

诸葛亮搞不好真是个不计名利、不计荣辱、完全将心血倾注于“兴复汉室”的铁血皇汉。

——不是,哥们,你玩真的?

这么一来,所有人就立刻都绷不住了。

不错,长安城中的政治吉祥物们基本都算不上什么曹魏忠诚;几十年前他们背弃了汉帝投入曹魏门下,如今当然也可以背弃曹魏复归大汉;良鸟择木而栖,天下洗洗物质为俊杰,乱世中该有的柔软身段与强大内心,吉祥物们一样都不会短少。但再怎么柔软而又强大,在面对如此触犯底线的疯批皇汉时,所有人还是不能不强力支棱起来了!

你诸葛氏脑子疯了不顾及自己的家族,我们将来可还要过日子的!你把九品官人法废了,难道叫下品寒门、粗鲁将门,甚至天下引车贩浆的匹夫走卒,将来都骑在老子头上不成?!

欺天了!!!

这点的叛逆必须浇灭,这样的异端必须打击;为了对如此丧心病狂的叛逆进行围剿,长安城中一切神圣的既得利益者,所谓士族与高门,所谓权贵与显要,此刻都捐弃前嫌,慷慨激昂地联合了起来。他们迅速清理完城中战备,而后郑重其事,派人向蜀军发出了最严厉的声明:

“当重整旗鼓,与葛公相较,胜负犹未可知也!”

——你要战,我便战,我有雄兵千千万;以长安城的高墙深池、丰厚储备,就算不能击垮蜀军,那拖也能拖死来犯之敌。诸葛亮怎样,蜀军又怎么样?只要大家硬撑着不投降不认输,那蜀军就永远不可能绕开长安、全据关中。只要控制不住关中,掌握不了由渭水顺流而下的关键水道,那就根本没法进逼洛阳,什么震动天下、什么北伐大局,此刻都不过是镜花水月、幻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