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侯永年的家长来一下。……
待到这日清早,丁玄度往待漏院去,预备着上朝的时候,就见群臣都围在外头公告栏处,一边伸着脖子张望,一边低声地议论着什么。
他看得心下微动,稳步走上前去。
众臣见他过来,赶忙拱手行礼,口称“相公”。
末了,又默契地为他让了一条道路出来。
周文成和裴东亭站在最里边,见丁玄度来,客气地朝他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三个人,三双眼睛,一起注视着公告栏上边张贴的这几页文书。
丁玄度的目光在圈起最前边五个人名字的朱笔痕迹上略略一定,迅速将这几页文书看完,而后由衷地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说:“两位皇嗣如此年幼,却能够将事情办得如此周全……”
周文成与两位同僚一起往外走,群臣纷纷给三位相公让开了一条道路。
周文成不无感慨地道:“当今天子有革新之意啊。”
这话惹得丁玄度微笑起来,他斜一眼裴东亭:“裴相公的手脚也不慢。”
裴东亭苦笑连连:“无非是因为家中子弟良莠不齐,不得已而为之罢了——两位莫要取笑,莫要取笑!”
宰相们看得明白,圣上准许两位皇嗣调用五品及以下官员的时候,本身就是在彰显他的态度了。
现下又将最先完成统计的宗室数据表张贴在待漏院外,这哪里能叫暗示?
这已经是明示了好吧!
再有人不明所以,趁早别干了,回家种田去吧!
裴东亭有念及此,不免更觉得自己昨晚的决定正确。
升殿官们几乎是挨着将圣上圈出来的那五个名字挨着看了一遍,谁都知道,这五个人只要不刻意作死,必然前途无量。
一来,这是最先被选出来的标杆人物。
二来嘛,他们都姓阮,是皇室的自家人。
尤其此时此刻宗室凋零,圣上有心抬举几个偏远血脉的亲戚,这是仁德啊,谁能说二话?
最妙的是,这五个人都还很年轻,年纪最大的也只有十八岁……
好些人家注意到了排名第二的阮元琳。
更有心者,在心里边悄悄地算一算她的谱系,就知道她其实已经不能再算是宗亲了。
在这种条件下,居然还能上宗室榜,既说明她人才出色,也间接地说明,她的家门多半已经衰微。
要不是实在没钱,谁敢去占这点便宜?
只是这点小事,圣上都不在乎,他们何必多说?
且向来都是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许多人家便动了一点心思。
……
阮元琳下课回去,就见自家门前那条土路上全都是马蹄印。
推门进去,还没有见到人,她就先嗅到了一股经久不散的香料气味。
再定睛一看,院子里林林总总地摆着许多锦盒和布匹。
大概是因为太多了,甚至于没怎么规整,就在窗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有很多客人来过。
且还都是贵客。
阮元琳心神一荡,笑容满面地进去,就见她阿娘阮氏夫人坐在堂中,脸上同样荡漾着飘飘然的笑容。
母女碰面,四目相对。
阮元琳兴奋不已地过去,拉着她阿娘的手,赶忙问:“阿娘,其实之前吃糠咽菜的那些年,你之前都是在考验我,实际上你很有钱、很有钱,是不是?”
阮氏夫人:“……”
阮氏夫人木然地说:“……那倒不是,咱们是真的穷。”
“哎?”
阮元琳狐疑地看一眼院子里头堆成小山的东西,又试探着问:“阿娘,难道说,你其实不是外祖父的亲生女儿,而是某个大人物流落在外的女儿,今天你们终于相认了?!”
阮氏夫人:“……”
阮氏夫人摇头:“那倒也不是。”
阮元琳想了想,又猜:“难道我的生父不是那个跑了的赘婿,而是一个大人物?”
阮氏夫人颇觉遗憾,但还是不得不说:“那倒也不是。”
阮元琳愕然不已,再一想,又说:“莫非阿娘你今天出去,因缘际会救起了某个贵人,攀上了高枝?”
阮氏夫人没再卖关子,麻利地抛出了正确答案:“傻孩子,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啊!”
打从午后开始,这几间陋室就源源不断地开始有人登门拜访。
阮氏夫人起初诚惶诚恐,知道了缘由之后,翅膀马上就硬起来了。
她笑得见牙不见眼:“我的儿啊,咱们娘俩儿终于苦尽甘来了!”
又说:“你知道今天有多少人上门提亲吗?我的眼睛都要挑花了!”
阮氏夫人专门抽出来两份拜帖给女儿看:“这是太常寺少卿家的小儿子——他阿耶可是从四品的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