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连夜绣龙袍(5w营养液加更)(第5/6页)

他们都准备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荀文若这是在干什么?朝廷迁到颍川后那么多事情还不够这群人忙吗?翻旧账是什么意思?

朝廷的账簿公文都存在京城,何必浪费今朝的剑斩他们这些旧朝的臣?

没有人能想到来到颍川后等着他们的不是集体当摆设而是问罪诘责,毫无防备的结果就是被荀晔荀彧联手查了个底儿朝天。

朝廷本来就剩个空架子,仅剩的空架子中还有大半都不干净,最后的结果放到幸存的不到二十人面前,所有人都被沉重的现实压垮了脊梁。

他们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大汉朝廷时日无多当差也不认真,也猜到会有很多人趁大汉苟延残喘的最后时间作乱,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蛀虫的群体会那么大。

就、这快全军覆没了吧?

荀彧留下证据后悄声离开,留各位大人平复心情接受现实。

小皇帝看着那满满一本罪名册子唉声叹气,“朕说什么来着,靠得住的是极少数,也就是太傅你们心里有朕,换成朕来当臣子,在皇帝是个摆设的情况下朕也会搞各种小动作。”

反正皇帝也奈何他不得,不贪白不贪。

仅剩的大臣们:……

太傅,您这真的没有教歪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算绝大部分人都称不上君子,也没那么多人会作奸犯科。

正常来说朝臣中贪官的比例远没有这么高,敢明目张胆朝国库动手的更是寥寥无几。

他们这是特殊情况,责任主要在于朝廷。

毕竟人都有欲望,朝廷能让朝臣压制住贪欲还好,朝廷没本事让朝臣压制贪欲反而让他们贪心更盛……

看现在就知道了。

杨彪捏捏眉心,温声细气哄他们家陛下出去玩,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他们接下来的事情也不适合皇帝本人听。

小皇帝耸耸肩,他想说他什么都能听,但是太傅不信,每次有啥大事儿都让他去门口看蚂蚁搬家,弄的跟他猜不到似的。

以前猜不到,这次还能猜不到吗?

天狗食日的场面那么多人都看到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天要亡大汉,多好的退位让贤的机会,让他这个当事皇帝听听怎么了?

大声嚷嚷.jpg

……

别院外面,张饶拉住路过的管亥躲到墙角说悄悄话。

司隶惊现天狗食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亡国凶兆的传播速度简直比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都快。

所有人都知道要出大事,所有人都在等着大事发生。

所有人都在等着荀氏趁此机会踹了大汉朝廷自立,结果等来等去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踹掉小皇帝更没有自立,只是给朝廷挪了个地方让他们继续当摆设。

全天下:???

这是个什么章程?

老天都派天狗出来给他们撑场子的,大汉的半壁江山也被他们打下来了,多好的改朝换代的机会,就这么放弃了?

不是?什么情况?还得等小皇帝主动将皇位拱手让人?

张饶本来也不太明白,他大老远带兵从青州过来,只等着事情挑开就带上他恢复良民身份的弟兄们平定叛乱。

改朝换代那么大的动静,肯定有很多同样别有用心的家伙不服气,到时候才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他们勤勤恳恳种了一年多的地来洗去罪名,等的就是以从龙之臣的身份去镇压别的乱军。

什么迎天子护送朝臣的,就应该“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他来的路上想的可好了,虽然荀小将军和荀氏长辈已经掌控了整个北方,但是天底下不自量力的人多的很,占个山头就敢自称皇帝的大有人在,他的目标就是那些占山为王的恶贼。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怎么剿匪,也没有人比他清楚良民有多容易变成匪,身为一个在良民和贼匪和将军之间来回蹦跶的好首领,他能凭剿匪的功劳挣个万户侯!

光宗耀祖!一飞冲天!

他收到调令后带着弟兄们兴冲冲来到颍川,然后就被安排来给新搬来的朝廷看家。

那什么,他知道看管天子和朝臣的活儿很重要,但是荀治中不会一直让他留在城里当护卫的对吧?

张饶刚到颍川的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大老远把他调到这里干什么人都能干的活儿,但是现在,朝廷在荀治中的兴师问罪之下人员锐减,他好像反应过来他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暂时,把朝廷迁到颍川是开始不是结束,朝廷的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不过这事儿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知道朝廷里竟然会有那么多蛀虫。

现在的朝廷和以前掌管全天下的时候不一样,以前大汉十三州都归朝廷管,人多事杂出点败类能理解,现在朝廷就剩下那么点儿人,五百多个官儿排查完毕只剩下不到三十个,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