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骂骂咧咧牛

*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是人都想当好运的渔翁。

没有当渔翁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当渔翁。

荀晔没当过贼, 但是他经常和贼匪出身的将领老农打交道,很清楚要让他们听话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不管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臧霸能为陶谦所用都不合理。

就算臧霸和陶谦一样是个谜一样的男人, 他身边那么多人总不能全都这么莫名其妙。

别管效果怎么样, 先用离间计试试, 离间不了再硬碰硬。

没办法, 他就是这么热爱和平。

努力修城墙的张大帅猛不丁被委以重任, 激动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真的让我去?回来之后可以不用修城墙了吗?”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就知道努力干活会有好报。

能安稳耕种对他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前黄巾贼众而言是梦里才有的好日子,收成要全部上交怎么了?他们小主公管吃管住还管他们养老,以前当自由民的时候有这待遇吗?

主公说了, 人要为过去犯的错负责,就算他们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也一样, 不能因为自家走投无路就把无辜的别人也逼上绝路。

收成全部上交只是暂时, 只要表现的好,三五年之后他们就能摆脱黄巾余孽的帽子恢复正常百姓的身份。

当俘虏待遇都这么好,回头以正常百姓的身份生活得有多快活?

张大帅没过过正经的好日子,过几年恢复自由身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他连想都不敢想。

畅享未来就给老弱妇孺,他这种正当壮年的家庭顶梁柱得再努力努力拼个好前程。

当兵是把脑袋勒在裤腰带上讨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在战场上, 但是只要闯出头, 等着他们的就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哪个男人不心动?

以前是没有机会走正道, 现在有机会当正经的兵必须得积极。之前成天头疼粮草不够吃的日子他都不想说,反正再怎么也不会比当贼的时候更差劲。

所以主公,他终于能有正当身份了吗?

荀晔走过去画大饼,“只要这次任务完成的好,升官不成问题。”

朝廷招降贼匪时不会吝啬官职,青州黄巾大大小小十几号贼头子都被封为骑都尉,张饶这个在招安中立下功劳的贼首更是被封为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也是将军,手底下没兵的将军也是将军,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朝廷亲封的将军,出门可以被尊称为张平虏的正儿八经的将军,比隔壁被任命为骑都尉的泰山贼贼头子强多了。

张将军拍着胸脯保证道,“主公放心,末将此去定让那臧霸和陶谦反目成仇。”

他要当上战场的将军,不想当修城墙的将军,为了他和弟兄们的前程,只能让那臧霸反一反了。

本来就该反。

他们贼头子得有贼头子的样子,就算自己不在乎名利也得在乎底下弟兄的利益,连老大都只被任命为骑都尉让底下的弟兄怎么办?全都继续当大头兵?

啧,老大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不像他,他不光给自己谋到了光明的好前程,还带领所有认识的黄巾部众都谋到了好前程,天底下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么厉害的老大。

主公真是慧眼识英才,让他去离间臧霸再合适不过,他都不用怎么费口舌,直接到臧霸面前把投奔主公和投奔陶谦的待遇放到一起列出来就行。

人比人气死人,能当上贼头子的心眼都没针尖大,不信有人受得了这个刺激。

不过臧霸连陶谦给他的待遇都受得了具体什么情况也不好说,能谈就谈不能谈就动手,反正他们家主公在北海国有足够的兵力不怕硬碰硬。

主公稍等,属下去去就回。

荀晔:……

荀主公安排好离间计的实施人员,继续商量如何在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前提下夺取琅琊郡。

不打仗就算了,打都打了必须让陶谦知道疼。

所以贾毒士,他们都认识好几年了不要遮遮掩掩,不要留情开始喷洒毒汁吧。

贾诩:……

他可以出谋划策,也可以为小主公排忧解难,但是小主公能不能告诉他当初在京城到底为什么会盯上他?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他后半辈子都过不安稳。

……

京城,皇宫。

陶谦派兵攻打兖州不成又攻打青州的消息传到朝堂,满朝文武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陶恭祖疯了吧?

小皇帝睁大眼睛,“徐州牧派兵攻打青州?这么不将朝廷放在眼里的吗?”

以前好歹还知道假惺惺的伪装,现在可好,连装都不装了。

这让他这个天子很没面子耶。

杨太傅的脸色也非常不好,“徐州贼匪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恭祖不说讨贼反而和贼匪共同起兵攻打兖州,兵败之后才击杀贼首,到底是贼人想当天子还是他陶谦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