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出发去京城

*

何仪何曼在舞阳城外盯梢, 盯一百多里外的临颍城外的情况。

那边刘辟和黄邵刚死,这边立刻派人去舞阳城找城里的官员谈判。

他们汝南黄巾只在外出劫掠的时候能凑到一起,和袁术有联络的只有刘辟一个, 只要刘辟一死,他们就是身家清白的好黄巾。

人少的话谈判有风险,现在他们还有六七万青壮劳力, 荀太守连颍川本地的黄巾都能收编, 他们汝南黄巾没怎么抢过颍川百姓肯定也能被收编。

他们大部分都是青壮劳力, 就算不放心让他们当兵, 给他们点粮食让他们种地干苦力也行。

以劫掠为生不能长久, 干苦力也比饱一顿饥好几顿强, 何况那些被收编的黄巾同行一天能吃三顿还月月都有肉吃。

如果这就是失去自由的代价,他们所有人都会争着抢着失去自由。

躲在舞阳城外的何仪何曼开始投降,临颍城外那些弄死首领后的黄巾部众更是着急,刘辟等人一死立刻就放下武器跪成一片, 把城墙上防守的兵丁看的一愣一愣的。

没人关心留在后方指挥的刘辟等人怎么才能死在来自城墙的乱箭之下,反正人已经死了, 实在有意见的话可以去阴曹地府告状, 等他们也死了再好好掰扯。

总之就是,双方都很满意,局势一片大好。

所有的黄巾降卒都要种地劳改,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归典农校尉贾诩管。

新来了那么多壮劳力, 晋升为典农校尉的贾校尉开心的很, 当天就将统计好的名册要了过去。

种田有讲究, 先前那些手握大量良田的世家不知道研究农书就知道压榨农人,良田放到他们手上简直是暴殄天物。

可惜前些日子只抄了那些犯事儿的大家族, 颍川这地界儿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抄完那些犯事儿的之后回头一看剩下的更多。

虽然现在归公的田产已经很多,但是人哪儿有嫌良田多的,就是把整个颍川郡的田产全都归公他都没意见。

辛苦他一人,造福千万家,他贾文和就是这么舍己为人的大好官。

何仪何曼看到前来安置他们的官员惴惴不安,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点脊背发凉的感觉。

他们打听过了,颍川的黄巾降卒待遇非常好,所以从招安到现在连一个外逃的都没有,连打探消息的弟兄传回消息后都不愿意再离开。

都是黄巾降卒,没有意外的话他们的待遇也不会太差。

“大哥,这位贾校尉什么来头?”何曼小声问道,“瞧着平平无奇,怎么一眼看过来我腿都软了?”

何仪摇摇头,“先听这位校尉大人怎么说。”

他们打探消息也只能从降卒中打探,上哪儿知道上头的官是什么来头?

别问他,他也腿软。

吕大将军只管打仗不管战前战后的安排,战意盎然的出门满头雾水的回去,直到新来这六七万俘虏都被安排妥当都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他的功劳。

说算吧,他好像什么都没干。

说不算吧,他带的兵迎的敌为什么不算?

孙家虎崽子也想问,这算他首战告捷吗?

虽然他只是个历练打杂的,但是好歹也上了城墙,应该算他出战了吧?

荀小将军觉得算。

能让对面黄巾首领“背后身中八枪自尽而亡”也是能耐,别管那些黄巾贼到底是冲着什么投降,就问交战时有没有吕大将军在场?

既然有吕大将军在场,那么就能有理有据的表功。

顺便还能再加个江东小霸王。

说起来有点心酸,眼看着就要过年,虎崽子眼巴巴的等着家里人来颍川团聚,但是乌程侯那边前两天又送消息过来说是要把老婆孩子留在身边过年。

当时虎崽子正在临颍的城墙上看城外乌泱泱跪了一片的黄巾贼,并不知道他亲爱的父亲不要他了。

也不对,乌程侯的意思是大儿子想去谯县就过去,不想去的话就等到年后再和家人团聚。

老父亲大概知道自己不占理,所以送信都没敢往自家送,而是送到荀小将军手里让荀小将军帮忙转告。

荀小将军表示,如果这么干的是他爹,他会让他爹知道被眼泪淹没的是什么感受。

但是这么干的是别人家的爹那就没事儿了,他看热闹就行。

好在荀小将军不是什么恶趣味的人,转述完之后就给孤零零的虎崽子安排了新活儿,“平定黄巾是大功,策弟随温侯迎战也当表功,过两日随我一同前去洛阳如何?”

孙策立刻把他那不靠谱的爹抛之脑后,“真的?我也能去?”

荀晔听着有点耳熟,然后就想起来前些天让这小子跟吕大将军去迎敌的时候这小子也是这个反应。

乌程侯啊乌程侯,你怎么把孩子养成这样了?